第五章 民間雕刻 阜新瑪瑙雕
瑪瑙是一種中檔寶石,有“玉黃金”的美稱,本身就具有收藏、觀賞等藝術價值,瑪瑙被視為美麗、吉祥、富貴的象征。其色彩斑斕,紋理構造獨特,是用來雕刻的理想材料。經過特殊工藝的加工,瑪瑙成為更加精美的裝飾產品。而瑪瑙的製作工藝品種,阜新瑪瑙雕最為出色。
阜新地區瑪瑙雕文化深厚,從當地出土的文物來看,早在七千六百多年前,當地就已經產生了瑪瑙文化,而當地人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使用瑪瑙的人群。早在遼代時期,阜新民間就開始了采集、挖掘、加工瑪瑙的生產,經過千年的傳承,使得阜新瑪瑙雕在國內外名聲遠近聞名。
根據史料記載,東北地區是遼國統治的重要區域,瑪瑙深受人們喜愛。阜新地區的人們看到這樣一個商業效應,就開始用當地盛產的瑪瑙製作精美的工藝品,並且得到遼國統治者的支持。阜新瑪瑙雕成為契丹貴族最喜愛的飾品,從遼國很多墓葬群中出土的瑪瑙酒杯、圍棋、項鏈等,我們就能看出它受追捧的程度,出土的瑪瑙雕,質地上乘,製造工藝精湛,令人忍不住驚歎。
到了清朝,阜新瑪瑙成為宮廷貢物,為皇家所有。《清實錄》中有:“開挖窯洞十六,窯工千人,南部設有商邑。”據傳,清朝皇宮所有的雕飾物品大多數是取材於阜新的瑪瑙飾物。除了大型雕飾物品外,常見的瑪瑙製品還有鼻煙壺、水盂、圍棋、龍盤、佛手等,瑪瑙之鄉從此享譽海外。
今天的新蒙古族自治縣七家子鄉寶珠營子村,就是因為在乾隆皇帝60歲大壽時,向當地王爺進獻“佛光瑪瑙朝珠”而受封得名。現在,我國國家博物館國寶級的收藏品《水簾洞》,便是阜新瑪瑙做成的。改革開放以來,阜新瑪瑙雕的發展又迎來了一個繁榮時期。如今的阜新地區,從事瑪瑙加工的廠家有近五千家,僅阜新縣的老河土鄉、十家子鄉,就有三千多戶生產者。我國唯一一家大型瑪瑙加工、批發市場,就坐落在阜新的十家子鎮。每到每月的三、六、九逢集的日子,慕名而來的國內外顧客雲集當地,購買瑪瑙雕產品。
阜新瑪瑙雕的雕刻工序,一般可分為選料、剝皮、設計、拋光、初雕、細雕和配座等7道工序。阜新瑪瑙雕工藝齊全,雕飾工藝在全球的瑪瑙行業中處於領先位置,尤其是打鑽掏膛、取鏈活環、肩耳製作、透雕活球、裝飾雕刻等技藝,這些技藝是阜新地區的瑪瑙雕刻行業所獨有的。阜新瑪瑙雕產品創意獨特,構思奇特,雕刻手法精細。根據瑪瑙雕所反映內容,它可以分為物、鳥獸、花卉、素活、水膽瑪瑙製品五大類。
阜新瑪瑙雕刻藝術具有巧、俏、絕、雅等獨特特色,雕刻作品源於自然,但卻高於自然產物。瑪瑙雕源於生活,並且高於生活,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震撼力。瑪瑙雕最為顯著的特色和最為獨特的風格是藝術品的精致細雅,它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承載著華夏五千年的民族精神,處處體現著當代人們的審美情趣。阜新瑪瑙雕作品造型精美,材料純正,雕刻出來的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當真巧奪天工,令人拍案叫絕。
阜新瑪瑙雕的技藝傳承,主要以家族方式進行傳承,在上千年的發展曆史中,阜新瑪瑙雕先後出現過好幾個頗有名望的雕刻世家。現在,阜新瑪瑙雕工藝的代表藝人李洪彬大師,已經是將近七十歲的高齡了,為了能夠保護和發展阜新瑪瑙雕刻藝術,國家已經將該遺產列入了保護項目,以便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還能見到它絢麗奪目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