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高懸廉政意識,收獲安康人生 增強自律意識
我們的祖先把自律、自省、修己等看作是做人、做事與教育幫助別人的基礎和根本。儒家思想也提倡以修身為本。能否自律,被看成是君子與小人的分水嶺。作為一個普通人要想堅持自己的夢想,就要嚴格地要求自己,作為一個領導者更是如此,唯有律己才能律人。
自律,源自希臘語,其原始含義為“法則由自己決定”。《辭海》中解釋為自我約束力。也就是說,自律有高度的自覺性。領導對各種規章製度的自覺認知,是在沒有外在監督下的一種自覺主動行為。沒有了自律,成功的等式便不成立,試想一下,有誰會為一個連自己都管不住的人幹活?
現實生活中,一些腐敗分子,身居高位,毫不自律,當他們利令智昏、大搞腐敗的時候,不但把自律拋到了九霄雲外,甚至把做人的準則都完全扔到了一邊,最終不僅給組織事業造成極大損失,自己也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很多事例都充分表明,防範腐敗最根本的是要通過領導幹部的自律,加強監督,製約權力,防止公共權力的濫用。因此,領導要增強自律意識。
組織中的許多“規則”、“規定”以至“嚴禁”的實現,靠的都是各級領導幹部的自律實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有些領導有種很壞的作風,就是“看風頭”,“風頭上”裝得像模像樣,“風頭”一過又恢複了我行我素。這種不老實的態度發展下去遲早是要吃大虧的。
增強自律意識,成為下屬的表率,領導者可以參照以下幾點身體力行:
一、把好權力關。權力是把“雙刃劍”,它可以使人高尚,以權做事,因權揚名;也可以使人墮落,以權謀私,因權敗身。每個領導必須懂得,權力就是責任,領導的權力來自組織,隻有為組織服務的義務,絕不能把組織賦予的權力變成牟取私利的工具。領導增強自律,必須牢牢把住權力這個關口,著重在加強自身約束上下工夫。
二、把好金錢關。正確看待金錢。自古以來沒有幾個做官的死於饑寒,但死於斂財的卻不乏其人。我國是一個具有數千年封建社會曆史的國家,“錢能通神”、“有錢能使鬼推磨”等封建殘餘意識在一些人的頭腦中根深蒂固,領導也不能例外。受“一切向錢看”的影響,近些年來一些領導經濟違紀案件呈不斷上升趨勢,有的人一心想著錢,眼睛盯著錢,唯錢是圖;有的甚至利令智昏,為了金錢而冒“上絞架”之險。對於金錢的誘惑,作為領導必須要有正確的認識,決不能憑借手中的權力損公利已或撈取不義之財。這才是每位領導的立身之道。
三、把好名節關。廉潔人自威,腐敗家也危。廉潔與否,關係到領導的名節和作為,更關係到組織的存亡與興衰。有的領導,清廉勤奮了大半輩子,卻因一時的貪欲而身敗名裂,一生清名毀於一旦,有的甚至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金杯銀杯不如下屬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下屬的誇獎”。人情關係處理要得當,在人際關係上,提倡“君子之交”,不摻雜不健康的庸俗色彩,保持人際交往的純潔。無論身處逆境,還是順境,始終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嚴以律己做人留下形象,做官留下清白,做事留下業績。
四、把好子女關。有一些領導“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對親屬子女不能嚴格要求,為了他們的位子、票子、房子四處奔波,甚至親屬子女出了問題,也不問是非,不辨曲直,極盡包庇袒護之能事。一輩子嚴格律己,最後在子女問題上出了岔子,實在是不值。
五、把好法紀關。有不少領導曾經權傾一時,威震一方,他們曾經是許多人的座上貴賓,卻因為無視法紀而身陷囫圇,成為階下囚。要從中汲取深刻的教訓,時刻繃緊法紀這根弦,堅持慎獨、慎微、慎權、慎欲,自警、自省、自重、自勵,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珍惜人生自由,從嚴要求自己,老老實實做人,規規矩矩做事,清清白白做領導。
古人雲:“欲多則心散,心散則誌衰,誌衰則思不達。”因此,領導者一定要端正心態,增強自律意識,自覺清理淨化頭腦中不健康、不正確的欲念,對物質利益的誘惑和不法分子的拉攏腐蝕不可掉以輕心。
每天思考一分鍾:
領導者要加強自律,樹立正確的名利觀和權力觀,始終保持頭腦清醒,不為情所累,才能確保職業生涯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