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學會低頭:低姿態助你成大器(2 / 3)

當缺你不可時,你就是一切。這句話非常適合那些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無論是一萬還是一億,那個“1”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則後麵的“0”再多也隻能是“0”。相信每個人都想做那個“1”,而等到缺你不可的時候再站出來,就可以達到一鳴驚人、一飛衝天的效果,你也就成為了“1”。如果該出手的時候不出手,不該出手的時候瞎出手,那你就隻能做後麵那一串“0”。諸葛亮年輕時縱然胸懷天下,也選擇隱居田間,因為他知道還沒到他出場的時候。直到劉備三顧茅廬,他覺得他出山的時機到了。劉備身邊缺少謀士,諸葛亮是不二人選。就這樣,諸葛亮順理成章地成為劉備身邊最重要的人。倘若諸葛亮也像其他謀士一樣,四處投靠,今天在這裏,明天在那裏,就算最後也投靠到劉備那裏,就算三分天下的構想很完美,也未必能受此重用。雪中送炭遠比錦上添花珍貴,就是這個道理。

有的年輕人看不透這一點,該幹的不該幹的,能幹的不能幹的,統統大包大攬,一力應承,自己受累、操心,卻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

小青剛畢業就進了一家中型公司,收入雖然一般,但專業很對口,她對這份新工作很滿意。立下雄心壯誌的她很想幹出一番成績來證明自己,不但積極主動地完成領導布置的任務,還加班加點地幫助其他同事完成一些額外的工作,這還不算,就連“倒垃圾、跑腿送文件、打水”之類的事也全包了。然而,她的做法並不為同事所理解,老員工背地裏說她太“高調”,處處想表現自己,出風頭;新人覺得她想給自己邀功請賞,往上爬;就連領導有時也認為她個人英雄主義,不注意與大家的集體合作。小青認為自己這樣無私付出卻得不到大家的認可,覺得很委屈。

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擁有對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是必要的,這是事業成功的必備條件,但是否應該事事積極呢?很顯然不是。像小青那樣過分積極,甚至不管是否為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事,一切都攬來做,首先就是會讓自己太勞累。現代社會的壓力本來就大,日子久了,你就會發現自己不堪重負,這樣的話,你包攬的事也必定幹不好。而事情做不到還答應人家,這是職場最大的忌諱。況且,事事都做也無法突顯你的價值。真正體現你內在價值的,就是要努力做到公司在某個領域缺少你就不行,就是努力做到公司的那個“1”。等到領導或同事對你說“這事必須你出馬了,別人搞不定”時,這就說明你已經開始接近那個“1”了。正如前文說的那樣,你的發展方向應該是讓自己真正成為不可缺少的那個“1”,而不是後麵的“0”。

有選擇地挺身而出也能保護你自己。如果事無大小你都拋頭露麵,就顯得鋒芒畢露,可能會招致同事的反感,甚至使他們產生威脅感,這時大家就可能聯合起來排擠你了,你還沒來得及大展宏圖就可能先折戟了。進入一個陌生工作環境中,不妨先冷靜觀察,了解每個同事的脾氣秉性,然後根據需要的程度做出相應的反應。可出頭可不出頭的事就不要出頭了,以免拖累自己。尤其在一些人際關係比較複雜的地方,如果沒有足夠好的職業智慧,單純擁有很強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

隻有掌握了這些,才能更好地度過職場磨合期。

姿態要低,心誌要高

水往低處流,江湖河流才能投奔大海,大海才有容納百川的博大。做人應當如水,把姿態放低,才更容易被人接受,才能胸懷天下,誌存高遠。低姿態做人是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一種智慧。欲成大事者應該首先適應周圍的環境和人,而不是去改變他們。把自己擺到低位,就是最好的適應方法。曲高者,和必寡;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浮於眾,眾必毀之。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專橫跋扈的氣勢,以這種淩駕眾人的態度處世,遲早會失敗。

當然,做人可以低調,但心誌一定要高。心誌高可以激發人的誌氣和潛能,而且可以提升做人的品質和層次。立誌不是“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事,而是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並且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拚搏。一個人隻有立誌高遠,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才不至於被外界左右,才能夠冷靜、務實,這是一個人成功最起碼的前提。立誌越高,成就越大。有些人進取精神不強,自我要求不高,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工作中不走在人前,也不落人後,隻是隨大流;有幹好工作的熱情,但自身綜合能力缺乏,辦法少、找不準切入點,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好心辦成壞事;有些人說起來頭頭是道,這也行,那也行,但工作起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結果一事無成。

在楚漢戰爭中,劉邦和項羽兩個人在做人和立誌方麵就表現出了很大的差異。劉邦禮賢下士,籠絡了很多能人謀士。高陽人酈食其拜見劉邦時,一進門就看見劉邦坐在床邊洗腳,很不高興地說:“你不是想推翻暴秦嗎?就不應該這麼傲慢地接見長者。”劉邦遭到斥責後,不但沒有勃然大怒,反而接受批評並向酈食其道歉,換上正式的衣裝,請酈食其入座,虛心求教,並按酈食其的意見去攻打陳留,將城中的糧食弄到手,並收服了許多士兵,為後來西進奠定了基礎。與劉邦的低姿態相反,項羽則剛愎自用、自以為是。他怨恨田榮,因此不封他,而立齊相田都為王,致使田榮反叛。他甚至連身邊最忠實的範增也懷疑不用,結果錯過了鴻門宴殺劉邦的機會,最後氣走範增,成了孤家寡人。

劉邦也不是沒有缺點的。他在沛縣鄉裏做亭長時,遊手好閑。當他率領的軍隊攻進鹹陽之後,將士們紛紛去找皇宮的倉庫,爭著搶著往自己的腰包裏揣金銀財寶。劉邦自己也被阿房宮的金碧輝煌和貌如天仙的宮女弄得眼花繚亂,抵抗不了這種誘惑。但他的部下樊噲大聲提醒“沛公要打天下還是要當富翁”,劉邦立時醒悟,忍住了貪圖享樂的念頭,下令封了倉庫和宮殿,帶著將士仍舊回到灞上的軍營裏,並約法三章,對百姓秋毫無犯,從而贏得了民心。而項羽一進鹹陽,就殺了秦王子嬰,燒了阿房宮,收取了秦宮的金銀財寶,掠取宮娥美女,並帶回關東,這一舉動使他喪失了人心,也為日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二人謀略品行之高下從這些事當中就可以判斷出來,所以,即使項羽勇猛無敵,初期占據了較大的優勢,最終還是敗給了劉邦。

高的心誌就像人生中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否則,我們就會像沒頭的蒼蠅一樣亂撞,漫無目的,這時,低姿態隻能讓你越來越平庸。而擁有高的心誌之後,就要懂得適時將自己的姿態放低。隻有低姿態才能獲取所需一切條件,才能不斷得到他人的幫助,才能完成厚積薄發的積累過程,為成功增添一顆沉重的砝碼。做人要低姿態,做事要有高心誌,二者是成功的必由之路,隻要兩方麵兼顧,成事必然順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