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走進朝堂之後,武則天讓他談談所知情形,他卻一句話也不說。魏元忠見張說來對質,心裏知道活不成了,因為張說平時同張氏兄弟關係很好。但他終究是性情剛烈之人,便大聲說:“張說欲與昌宗共羅織魏元忠邪!”張說一聽,也大聲斥責魏元忠說:“元忠為宰相,何乃效委蒼小人之言!”
張昌宗也逼著他快點說出“實情”。張說便開口了:“陛下請看,在您跟前,他尚且如此逼臣,更何況在私下裏了,臣如今麵對聖上,麵對諸位大臣,我不敢不說實話。我從沒聽魏元忠說過什麼謀反的話,是張宗昌逼我做偽證的。”
張易之、張昌宗一聽可急了,趕緊大呼小叫:“張說與魏元忠同反!”武則天問其原因,張氏兄弟說:“張說曾說魏元忠是伊尹、周公。伊尹曾流放太甲,周公曾攝王位,這話不就是要造反嗎?”
張說聽了又可氣又可笑,便反駁他們:“張易之兄弟啊!你們隻聽過有伊尹、周公的名字,哪知道伊尹、周公的品質呢?魏元忠初為宰相時,我是他手下的郎官,前往祝賀,當時的確說過:“明公位當伊尹、周公之任,伊尹、周公都是作臣子最忠心的人,人人都仰慕他們。當今陛下任用宰相,不讓宰相學習伊尹、周公,還要他們學習誰呢? 臣知道,今日附於張昌宗便可馬上升官,若附魏元忠則立致滅族!但是臣害怕魏元忠的冤魂,不敢誣陷他啊!”
但武則天並沒有相信張說的話,並把他也抓了起來。其他幾位宰相也不敢替魏元忠說話,隻有正諫大夫、同平章事朱敬則寫了一份奏折為魏元忠鳴冤。
武則天他的奏折裏感覺到,魏元忠等人並不是隻想除掉張氏兄弟,他背後的一幫人是對武周朝不滿,對她統治不滿。所以,她決定把魏元忠貶到中國的南邊陲高要縣做小縣尉。同時也把張說和高戩流放到嶺南。
魏元忠向武則天辭行時說:“臣老矣,今向嶺南,十死一生。陛下他日必有思臣之時。” 他還指著武則天身邊的張易之、張昌宗說:“此二小兒,終究是禍亂之根!”張易之等聽了,嚇得屁滾尿流,趕緊下殿叩頭,捶胸頓首,直叫冤枉。
魏元忠說完之後就叩首而去。武則天見他離去,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踉蹌了幾步,若有所失地說:“元忠真的走了嗎?”
其實,武則天也自知寵幸張氏兄弟不好,但她以為自己這麼大年紀了,讓他們陪著笑笑鬧鬧,心情愉快,也不影響大局。大臣們認為皇帝不該這麼做,對張家兄弟看不慣,這她都能理解,也不怎麼生氣。然而魏元忠一個首輔大臣,自己又多年信任他,非要以死相拚,她無法容忍。魏元忠一國宰相,竟因張氏兄弟而遭貶,確實不值。
【則天上位術】拿得起,放得下:成就大事法
我們在生活或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讓自己進退兩難的事情,這時就需要我們果斷決定,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種豁達的做人理念。拿得起,要求我們有足夠的實力,以便於在機會到來之間能夠成功應付;放得下,要求我們在麵對困難時,不能氣餒,不能甘於一時的平庸,能屈能伸才能彰顯自己的豪邁。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如何做人,做什麼樣的人,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隻要我們勇於克服人性弱點,拿得起放得下,就可以達到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