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女人應學武皇之防身篇 3.保權防患,告密成風——有一幫心腹死黨
由於武則天是以女人的身份當皇帝,雖然“革命”成功,但在朝野還有大批李唐王室的擁戴者和儒家倫理的捍衛者伺機而動。徐敬業叛亂,使她意識到了下情上達的重要。為了保權防患,擊敵於未發,不至於釀成大禍,她采取了鼓勵告密的措施。那麼告密之風的興起究竟給她的統治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
在平息了揚州叛亂之後,武則天又改年號為“垂拱”以作紀念,垂拱元年也就是公元685年,當時她已經六十二歲了。
從徐敬業的叛亂中,武則天意識到了下情上達的重要。徐敬業一夥進行了那麼多秘密勾結和串聯,朝廷卻—無所知。直到他們組織起了一支十餘萬人的大軍,氣勢洶洶地攻城掠地之時,朝廷才做出反應。這件事暴露出,各級政權機構的遲鈍以及由此而導致的情報梗塞。如果情報及時,應變迅速,完全可以防患於未然,擊敵於未發,不至於釀成大禍。
為了有效改變這種情況,垂拱二年也就是686年,武則天命工匠魚家保製造了四個如信箱之類的東西——銅匭。這種銅匭,從外觀上看像一個箱子,中間有十字間隔,分成東西南北四格,外麵分別塗著青、紅、白、黑四種顏色,每格有一個小孔,是投放書信用的,並各開一小門,以便從中取出信件,平日小門上鎖。四個銅匭有四個不同的作用,分別放在廟堂四周。
東麵的青匭叫“延恩”匭,專門投放有關勸農務本及仕進方麵的信件,也可以寫你的自薦材料,是求才之路。
南麵的紅匭叫“招諫”匭,專門投放批評朝政得失的意見和建議,讓官民暢所欲言,提供治國的正麵建議和反麵的教訓。
西麵的白匭叫“伸冤”匭,專門為有冤者投書訴冤,百姓有要陳述冤屈的,可以往這裏麵投書,直接向中央申訴,以免州縣官、或上下串通搞出冤獄,民不得申。
北麵的黑匭叫“通玄”匭,專門搜集天象災變或軍機秘密之類的報告。這個銅匭有點神秘色彩,在當時設這個毫不奇怪,因為大家都有迷信思想。
如果一個人把疏表從小洞口投進去之後,別人就再也拿不出來了,朝廷設專人在廟堂管理四匭事宜,每日的投書都要在傍晚前進呈武則天。
其實,武則天製銅匭的初衷是和“垂拱而治”的想法有關係的。銅匭如同今天的意見箱,是讓廣大民眾把自己的意見寫出來投放至箱內,以供領導采納。這就好比張網捕魚捉鳥,放好網之後,隻要放那麼個匣子,等著到網裏拿魚拿鳥就可以了。其實,武則天的銅匭就是一個意見箱,是垂拱而治的工具。
銅匭的設計者魚家保,在徐敬業謀反過程中,教他們製作過刀、車及弓弩。徐敬業失敗後,他僥幸逃脫了追查,但內心還是不安。現在,他迎合了太後的心意設計了銅匭,本以為自己有望高升。沒想到,時過不久,有人投書告發他以前曾為徐敬業製造兵器,殺傷了不少官軍。所以魚家保還沒來得及高升,就被處以死刑。
武則天從中得到啟發,通過鼓勵告密,就可以盡快得知外間的各種動向。因為當時的政治環境,對於急於想專權的她來說,也確實異常險惡。雖然銅匭的設立之初,有延恩、招諫、申冤、通玄等四種用途,但由於她對告密者的獎勵,使很多人把銅匭告密視為快速富貴的捷徑,他們抓住機會告密,很快平步青雲。
告密之風興盛起來之後,武則天還頒布了關於告密者的旅途費用和安全規定。告密受理權既然已經集中到她的手中,而告密者又遍及全國各地,他們必須由所在地區奔赴洛陽,才能受到自己的接見。而且他們往往是貧賤之人,自身解決不了旅途費用。
於是她下令:凡是告密的,沿途都要提供驛馬、按五晶官的標準供給夥食,保證他們安全抵達,來京後安排在國家級賓館裏。
另外,她還頒布了關於告密者,政治待遇的規定。由於告密者往往是既有撈取富貴的希望,又有著恐懼的心理。因為他們所告之密,不一定符合告密受理人的當時需要,如果他們所告之事與事實不太吻合,那麼告密者的心理會更加恐懼,也許求官不成,反而會受到“反坐”的處分,斷送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