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女人應學武皇之審勢篇 7.封禪泰山,武後揚威——大造聲勢讓人跟著走(2 / 2)

在麟德二年也就是665年十月十八日,高宗、武後與太子去泰山封禪,從駕文武儀仗浩浩蕩蕩、數百裏不絕,東自高麗,西盡波斯,各國朝會者隨從。

麟德三年的正月初一,天還沒亮,高宗就起來了,他先沐浴齋戒,然後穿上用名香熏過的袞冕大禮服,登上泰山山麓南麵的圓壇,舉行祭天的儀式。

第二天,高宗乘轎子開到泰山的山頂,隨從人員都留在原地。他獨自走上登封壇,這是天子和上天單獨會晤的地方,不準任何人靠近。他禮拜後將玉牒及祭文放在玉櫃裏,又把祭祖的冊放在金櫃裏。用金色的繩子綁後,再以金泥為封,蓋上玉璽,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石棺內,祭拜之後,祈求上蒼永保國泰民安。

第三天,武則天打扮得莊嚴華貴,穿上了立後時的盛裝,她眉宇間充滿了不可侵犯的高傲與神氣。當她登上“禪壇”之後,侍女把祭祀的酒和供物傳遞給她。武則天在清晨嘹亮的歌聲中完成了亞獻大典,亞獻時一律是女官。這場別開生麵的祭“禪”大典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武則天禮畢後,由太宗和高宗的公主,嬪妃等行禮,其中還有她的母親榮國夫人和她的外甥女魏國夫人。終獻由太宗的妃子燕氏擔任。帷幕以錦鄉做成,五彩繽紛,真是中國古代祭祀史上的一大奇觀。

由於有很多女性要出席封禪大典,跪拜祭尊就不能跪在蒿秸、蘆稈上。所以,武則天讓高宗下詔,封禪壇所設的上帝、後土位,要改用茵褥等鋪墊。祭祀的樂曲也要將過去那種陰森的曲子,改為“功成慶善之樂”和“神功破陣之樂”。武則天把那傳統的祭神、祭鬼音樂,改成了喜慶的和勇武的樂章,這正體現了她的非凡神彩。

第四天休息,第五天高宗和武則天一同登上朝見壇,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並大赦天下。同時為了封禪大典,從這一天開始改元為乾封元年。

武則天為了顯示自己的神威和討好百官,她上表凡三品以上官員,各晉爵一等,四品下者各晉級一級。一連幾日,舉行盛大的宴會,君臣同樂,歌舞升平。於正月十九日,天子聖駕又浩浩蕩蕩地返回洛陽。令刻《登封記號文》,立於泰山。

這次封禪,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除了宣布大功告成,顯示大唐國威之外,武則天還以反公卿亞獻的慣例,取而代之。她又一次打破了男尊女卑的先例,為女人奪得了一席之地。這不僅顯示了她在朝中的地位與權勢,還是她要取代皇帝的一次試探。她的行為,是婦女解放史上最光輝的一頁,是中國女性的驕傲。經過了這次試探,她更加大膽地向女皇的寶座邁進。

如果說武則天在奪取皇後寶座,鞏固後位的鬥爭中,主要依靠自己的美貌和施展宮廷陰謀,得寵於年輕的皇帝。那麼,當她將以一個治國者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麵前時,權力的獲得就不能僅僅靠計謀和手腕,得到民眾的擁護才是她在政治上不斷得分的砝碼。作為一個曠古的女政治家,她敢於打破傳統,顯示婦女地位,這種不斷給自己積分的做法,才是一個人能否成大事的重要手段。

【則天上位術】高調做人:大造聲勢法

躊躇滿誌的武則天,在環顧海內,再無對手時,認為自己的信心、抱負應該有通過一些形式表現出來。於是,她選擇了泰山封禪。統治者隻有在天下統一、國泰民安的盛世才有資格舉行。在此次大典中,喜歡高調的武則天出盡了風頭。這種大造聲勢的做法,是每一個成大事者不可或缺的手段。

在現代這個個性張揚的時代中,如果我們不想大眾化,就必須要有個性。江蘇電視台的主持人孟非當紅,敢於說真話,敢於高調地在電視上,針砭時弊地大膽評說,才贏來了一片片掌聲;“微塵”數次不留名捐款,感動了許多人。於是他開始高調出現,自發形成龐大的群體,湧現了一大批使用“微塵”的名字捐獻善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