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高宗還一直喜歡著她,現在違心地立了李忠為太子,軟弱而多情的高宗,對淑妃和愛子素節實在是深有愧意,總想盡快找淑妃,說明自己的苦衷,他還想讓淑妃消遣自己在朝堂上委屈呢。可是,他卻遭到淑妃的迎頭痛擊。淑妃又哭又叫,就差沒打他抓她了。最後把他逐出宮門,還高聲痛罵,高宗幾乎被淑妃罵蒙了。想不到他寵愛的淑妃這麼粗野,想想她那凶惡的樣子,他怎會愛這麼個女人。說什麼“梨花一枝春雨”,女人哭起來,鼻子眼淚可真難看、真怕人啊!他哪裏還敢去淑妃宮呢?
至於王皇後那,高宗本來就對她有意疏遠,立太子李忠一事,更有悖於他的本意。不識趣她還一個勁地說蕭淑妃的壞話,使高宗更加反感,認為她陰險,更不願意到皇後的寢宮了。
無奈、苦悶的高宗隻好來到了武則天身邊。武則天知道陳王李忠被冊立了太子,心中雖然不舒服,表麵上卻若無其事。她看到皇上滿臉的不高興,便溫柔地迎上前去,像偉大的母親一樣包容著李治的喜怒哀樂,又以妻子的柔情把他攬在懷裏,安慰他、為他撫平臉上的憂傷與心中的茫然,讓他有一種依靠和踏實的感覺。想想王皇後和蕭淑妃的你死我活的爭寵,再看看溫柔體貼、寬宏大量的武則天,高宗更加覺得她才是自己的知己,自己最靠得住、最貼心、最信賴的人。
聰明的武則天才不會不像蕭淑妃那樣,又是哭,又是鬧的。她認為那樣愚蠢的做法,隻能失去被皇上寵愛的機會,毀壞自己的形象。相反,她認為破壞自己就等於給了別人機會。所以她要抓住每一個機會,讓高宗忘掉蕭淑妃,爭取不讓皇上再去她的寢宮。
借著後宮裏王皇後與蕭淑妃爭寵惡鬥的機會,武則天將計就計,坐山觀虎鬥,牢牢抓住了李治的心。她細心地觀察著高宗的言行與喜怒,認真地研究主宰她命運與未來的這個男人的性格、喜好、情趣等。她發現高宗李治不但仁厚、懦弱、重情、而且還缺乏主見,又有依賴性。當她了解了高宗以後,認為這個男人很好駕馭。
武則天不但仔細觀察和了解高宗,她還觀察她身邊的每一個人,上至皇後,下至侍女與宦官。這也是她走向成功之路的一個法寶,知己知彼,才能對症下藥。這也讓她在她自己後半生的執政生涯中,識人善用埋下了伏筆。
武則天在宮中多年,深知失寵後的滋味和痛苦,不僅沒有地位,還會處處受氣,生活也會失去樂趣與意義。她也知道要讓一個皇帝在眾多嬪妃中專寵一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除了容貌、情愛、還要有謀略和智慧。實際生活中用人難,識人更難。人們常說:“知人知麵不知心,畫虎劃皮難劃骨”就是這道理。因為,人總是被各種不同的外衣包裹著,外人很難發現其內在的真實東西,所以這就需要細心觀察,用心分析。一個人能做到識人又能善用,很不容易,可是武則天做到了。
【則天上位術】善解人意:坐收漁利法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煉達即文章”,要想入世工作,就得明白當下的世事,隻有善解人意,才能了解現時的人情,才能胸有成竹,左右逢源,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那麼,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怎樣才能做到善解人意呢?
(一)學會聆聽,認真聽對方講話,不以個人的價值觀念來評斷對方的敘述。除此之外,聽的過程中還要學會沉默,學會貫注,學會設身處地體驗說話者的內心感受,做出由衷的同感反應。
(二)學會沉默,注意給對方一個情感獨處與反省的機會。沉默的運用通常也需要體語的配合,如點頭、注視表情變化等。要避免對沉默不耐煩的表現,避免一出現沉默就急於找話題,急於給別人提建議,或者表情尷尬,不知道溝通該如何進行的狀態。
(三)學會同感,準確把握對方的情感體驗,幫助對方將淤積已久的情緒煩惱傾吐出來,給對方帶來極大的精神解脫。
(四)學會反饋,總結,在對話中主動提問,積極思考,不斷做小結,以澄清要點,概括中心,使人感覺彼此的溝通交流卓有成效,使對方充分感到你的專注和投入。
(五)換位思維,給足麵子,在溝通中盡量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以盡可能與對方“思想聚焦,情感並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