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女人應學武皇之堅忍篇 6.王後爭寵,借網捕魚——忍一點,進一步
俗話說“情人眼裏出西施”。可王皇後這個出身高貴,比西施還漂亮的女人卻得不到唐高宗李治的寵愛。而風情萬種的簫淑妃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李治的魂勾走了。王皇後怎能不嫉妒、氣憤呢?尤其當李治將簫淑妃的兒子封為雍王後,王皇後感覺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她已經忍無可忍了。為了保住自己皇後的位置,化解簫淑妃奪位的危機,王皇後采取了什麼辦法呢?她們之間的爭寵給武則天的命運帶來了怎樣的轉機呢?
後宮的女人爭寵往往是無休無止的。就在武則天與高宗秘密約會的那段時間裏,做為皇後的王氏正在後宮裏同皇上寵愛的蕭淑妃爭風吃醋,矛盾達到了尖銳化的程度。
感情真的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有時它和出身、相貌並沒有直接的、必然的關係。而和個人性格與魅力有關係,感情講究的是一個緣分。
王皇後是西魏大將王思政的玄孫女。其父母兩家都與唐皇室有一定的血緣關係。她不僅出身高貴,而且美麗端莊。因此,她的從祖母——李淵的妹妹、李世民的姑姑同安長公主把她推薦給唐太宗,選為晉王李治的妃子。太宗對這個兒媳婦頗為滿意,臨死時還稱她和李治是一對“佳兒佳婦”,希望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多加照顧。可惜公爹眼中的好兒媳,不一定討老公的喜歡。雖然她知書達理,又很有教養,但她的性格讓李治“敬而遠之”。
其實,在李治當皇帝之前,王皇後的生活還是比較平順的。十四五歲,當晉王妃,後來隨著晉王成為太子,她又榮升為太子妃。太子即位,她又順理成章地成為皇後,可以說是幸運之極。然而,上天雖然賜予她一個高貴的出身和美麗的容顏,卻沒有讓她得到李治的心。表麵上風光無限的她,背後卻要默默承受無窮的心酸和無奈。
作為女人,王皇後無疑是美麗的,但美麗的竟有些做作,沒了渾然天成的味道。她美麗的臉像個石膏像,很少有表情,更難見到其笑容。由於她從小生活在王侯之家,自然是嬌貴非常,因而養成了惟我獨尊、自以為是、蠻橫無比的大小姐作風,為人行事都是率性而為,從來不會刻意去討好任何人。
而李治是個性情中人,多情而敏感,是一個有著浪漫情懷的文學青年。他很想和王皇後卿卿我我,可王皇後總是那麼一本正經的樣子。久而久之,他對王皇後也就厭煩了。雖然結婚多年,但因他們很少親熱,所以她並沒有給李治生下一兒半女,這成為導致她悲劇命運的直接原因。
相比之下,風情萬種的簫淑妃就幸運多了。她不僅美麗動人,天性活潑,而且特別會來事兒。所以她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李治的魂勾走了。
簫淑妃是李治當太子時娶進宮裏的,當時封為簫良娣。良娣是太子妻妾的一個稱號,地位僅次於太子妃。她的家庭背景也很好,出身於南方貴族蘭陵蕭氏,祖上是南朝後梁皇室。這一家族在隋唐時期非常興盛,隋煬帝的蕭皇後就出生於蘭陵蕭氏。簫淑妃當年寵冠後宮,接連給李治生下了一兒二女,在李治的所有妻妾之中,她的生育數量是最多的。
王皇後明顯感受到了丈夫的日益冷落,尤其是這個簫淑妃仗著李治的寵愛,越來越不把自己放在眼裏了。如果說之前她想著自己好歹是正室,對李治的那些小老婆還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話,那麼簫淑妃的恃寵專橫無疑打破了這樣的一種心理平衡。她心中長期積累下來的妒怨情緒,終於在李治將簫淑妃的兒子李素節封為雍王的時候,達到了頂峰。
李治當時有四個兒子,前三個兒子都是後宮沒有名號的宮人所生,所以對沒有兒子的王皇後構不成地位的威脅。他的小兒子李素節是簫淑妃所生,對於簫淑妃的這個兒子,王皇後一開始也是能夠容忍的,但是當李素節5歲的時候,李治竟要把他封為雍王。王皇後一聽這個封號,就再也平靜不下來了,真是氣不打一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