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做個被人信任的人(2 / 3)

人無完人,不管一個人能力多麼強,都會有不懂、不完善的地方,都需要汲取他人的智慧,如果過於自以為是,結局就是失敗。而誰能兼顧他人的感覺,注重他人的建議,誰就有機會成為真正的大家。因為這樣的人,是最公正的。

商業本質是不公正的。猶太人認為,利潤就是最大的不公正,真正的公正應該是沒有利潤。正是對於公正的理解,至今沒有一種理念能超過猶太人,也沒有一個民族像猶太民族那樣善於經商,並且利達四海。

《塔木德》裏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賣主想把四鬥小麥以一萬元賣給買主,買主因為現金不夠需要過一段時間再付款,如果賣主提出來到時候需要支付一萬二,那麼《塔木德》就會判定賣主的要求無效。因為猶太人認為,同一商品設定雙重的價格,這破壞了買賣商品的價格公正原則。

猶太人知道,唯有公正,才有可能有回頭客,才有可能在遭遇困境的時候,有人願意幫助你。也唯有公正,才可以大膽地向困難挑戰。

在世界商戰經典案例中,美國美孚石油公司的一則案例十分有趣。有一次,猶太人洛克菲勒想在巴容縣鋪一條與競爭對手平行的油管,但對手已讓縣議會通過一個“除了已經鋪好的油管外,不許其他油管路經巴容縣”的議案。

這項決議顯然是有失公正的。此時,對手尚未在巴容縣鋪設油管。洛克菲勒決心挑戰這有失公平的決議,他調集大量人力在一夜之間鋪管完畢。

第二天,他來到巴容縣議會,告訴議員說:“希望大家到現場參觀一下,以判定美孚石油公司的油管是否已經鋪好。”

議員們到現場一看,個個呆若木雞。他們沒有想到,洛克菲勒鑽了議案文字上的漏洞,“除了已經鋪好的油管外,不許其他油管路經巴容縣”的條款,這樣反而保護了美孚石油公司。而洛克菲勒則認為,這是公正的力量在迫使他這樣做。

猶太人的公正觀念,是他們商業成功的一種生命劑。他們一邊做著生意,一邊努力讓經商變得公正,這似乎永遠是一個矛盾,但猶太人的努力最終讓他們成為世界上最適宜經商的一個種族。

很多強者之所以那麼自以為是,就是因為他們太要強,覺得自己主宰一切才能顯現出自己的能力和偉大。實際上,這是一種貌似強大實則虛弱的消極處事方式,很容易導致失敗與孤立。而開放、樂觀、大度的人,很容易敞開心扉接納他人,並積極整合他人的力量。

忠告3 有一個接納的態度

人無完人,這句話既是告訴人們不要苛求別人,也是在提醒人們不要認為自己是全能的。懂得這個道理,有助於建立起接納的態度。接納的反義詞是排斥,我們習慣性地排斥什麼?在學校,是和自己成績不相上下的人,在單位,是能力和自己相當的人,我們總是覺得這樣的人會搶走屬於自己的那部分利益。

我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我們總是固執而惶恐地擔心屬於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搶走。其實,完全的個人利益並不存在,個人的利益往往是包含在整體利益當中,而任何一個整體都不是一個人的存在。

看看那些強強聯合、精英團隊的成就,就知道接納是一種多麼崇高的境界!

《塔木德》說:“一個人的才智和力量總是有限的。”

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很容易就想起了另一句話:“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阿基米德當時是為了說明杠杆的力量有多大,才說這句話的,不是他狂妄。我在這裏借用一下,隻是想殺殺那些覺得自己什麼都行的自不量力者。即使阿基米德這樣的大科學家,做事還需要外力的幫助,說“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們普通人更需要了解個人力量的有限性,才能更好地與他人合作。

可是眼下,很多人認識不到這一點。自己有一點兒成績,就覺得能挑重擔,而不把他人放在眼裏。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木匠為皇帝蓋了一個特別精致漂亮的鳥亭,得到了皇帝的嘉獎,並被封為“天下第一木工”,專為皇家服務,享受皇宮的俸祿。有一天,皇上下旨要建造一個犬舍,木匠連想都沒想就答應下來了。皇上覺得狗窩和鳥亭不一樣,鳥亭是木質結構的,而狗窩則要磚瓦砌成,需要一個瓦匠,一起合作才可以。

於是,皇帝提示木匠說:“賢匠,你真的不需要一位瓦工一起做嗎?”木匠拍著胸脯說他能行。他覺得把一些石頭、磚瓦壘起來沒有什麼難的。真正幹起來後,木匠發現自己砌起牆來非常費勁,不但不整齊,還常常倒掉。眼看著工期將近,木匠想:“隻要做的木工精致就好了,牆糙點沒什麼的!”於是,皇帝愛犬的窩就這樣在“木匠做了瓦匠”的半糊弄操作下建好了。

皇帝再次獎勵了木匠。可是,經曆了一個狂風大作的夜晚後,皇帝在看到自己的愛犬被倒塌的犬舍壓死後,要了木匠的命。

現實中像木匠這樣沒有準確的自我認識,以至於不能夠抑製自我膨脹的欲望,把事情搞砸的人並不少見。不管這樣的人是出於功利心,還是求勝心,根源都在於沒有認識到個人力量的有限性。

猶太民族很有智慧,他們很早就懂得了個人力量的局限性。正是因為他們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們渴望強大。不管居住在同一個區域的猶太人,還是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同胞,他們像筷子一樣抱成團,互相支持,互相幫助,攻克難關,邁向成功。

在安息日裏,猶太人是不工作的。這個時候,如果旅行中的猶太人到了某個社區,那裏的人就會準備豐盛的飯菜款待他,留他住下來,一點兒都不嫌被打擾,對方想住多久就住多久。猶太人聚居的地方就是所有猶太人的家,在他們眼裏,這樣做不僅能加深同胞間的民族感情,積累人脈,也有利於文化、信息、生意經驗的交流。

猶太人的生存態度是開放的、接收性的,他們不會因為擔心自己的利益被別人侵占而拒絕與人合作,更不會因為某種利益而在背後動手腳。

曾經有人這樣評價中國人:“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一群中國人是一堆蟲。”這與我們的民族發展有一定的關係。我們國家民族眾多,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基因,文化信仰也有區別,這就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缺乏認同感,不容易合作。

好在我們已經覺察到了我們性格中的不足,並努力營造一個自由、民主的氛圍,以改變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下很多人研究起了“狼文化”,對“狼性”的認同,就是人們克服自我主義、趨向團結合作的最好的見證。人們發現狼這種會吃人的動物之所以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就是因為它們看清了個體力量的有限性,才懂得團結協作、共同發展、相互照應,使得攻擊性和生存能力提升到足以戰勝其他凶猛動物的攻擊。

忠告4 許下了諾言就要去實現

曾經看到有人這樣評價不講信用的人,說他們是世上最笨的人,因為他們傷害了這個世上對自己來講最為重要的人。凡是肯相信承諾的人,都是相信他們的人,不遵守承諾,則傷害了信任他們的人。

《塔木德》說:“立誓之事就是對自己有害也不能反悔。”“遵守契約,尊重契約,你獲得的將不隻是尊重。”“契約是衡量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天平。”“不講誠信會受煉獄的懲罰。”

孔子曾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有了誠信,就仿佛用一根繩子連接起了人與人的情感,可以促進彼此的信任。在社會交往中,誠信是建立良好關係的捷徑,講誠信的人能夠令人感到安全,隻要保持一顆誠摯的心踏實交往就好了。而一個丟失了誠信的人,就像貼了標簽的騙子,沒有人敢相信他,很多人都要躲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