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手腕篇——黑白一體,整合八方 9.打拉結合的戰術
三國鼎立時期,雖隻有魏、蜀、吳三國,但彼此之間的鬥爭是極其尖銳、複雜而巧妙的。拉一方、打一方,打拉結合的戰術是曹操巧借外力、整合八方手腕的又一經典之作。
初平二年(公元19j年),孫堅征荊州,擊劉表,中箭身亡。興乎元年(公元194年),孫策從術,領其父舊部。術先後答應讓孫策做九江太守、廬江太守,均食言。孫策極感失望,亟謀脫離袁術.因而向袁術表示,願率兵協助平定江東。術表薦孫策為折衝校尉,行診寇將軍c時孫策有兵幹餘,騎數十匹。但他抓緊時機,積極發展勢力,軍到曆陽(今安微和縣境)已有眾五六幹人。“渡江轉鬥,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而軍令整肅,百姓懷之。”遂引兵波
浙江,據會稽(今浙江紹興),自領會稽太守。
時袁術倍號稱帝,孫策使謀土張因為其寫了很長的一封信,講了九條不可俗號的理由,對袁術深加斥責。曹操正好找到一個由頭.建安二年夏,遣議郎王鋪宏沼拜孫策為騎都尉,襲爵烏程侯,領會稽太守,並命其與呂布和吳都太守陳共同討伐袁術。孫策嫌“以騎都尉領郡為輕,欲得將軍號”,王鋪靈機一動,承製給孫策以明漢將軍的稱號,不久,曹操即表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
孫策奉沼討轟術.整軍行到吳郡之錢唐,陳陰因襲擊孫策。孫策發覺了陳的陰謀,遣其將呂範、徐逸攻陳於海西,大破之,獲其吏士妻子四千人,單騎奔宏紹。
利用孫策以打擊袁術的策略獲得成功,袁術成了南北無援的孤立之敵。所以曹操立即抓住時機.於第二次伐張繡之前安排東征袁術。袁術前為呂布所破,後被孫堅所敗,窮途末路,曹操自然很快取得了勝利。
曹操討滅袁術,用兵不巨,戰鬥不多.但取得丁最為理想的勝利,原因是他戰略戰術運用比較得當。而最精彩的打拉結合戰術的使用,莫過於曹操使計設謀,與劉備之間的較量。在如何對待呂布問題上,二人各有所圖。
劉備屯兵徐州,自領徐州事,呂布兵敗投之,劉備便讓他駐兵小沛。那時,操方定許都,恐二人同心協力,將成心腹之患,乃聚眾謀士議妙計圖之。荀彧獻計說,“彧有一計,名曰‘二虎競食’之計。今劉備雖領徐州,未得詔命。明公可奏請詔命實授備為徐州牧,因密與一書,教殺呂布。事成則備無猛士為輔,亦漸可圖之;事不成,則呂布必殺備矣;此乃‘二虎競食’之計也。”操從之。
劉備得封官和接操來書,已識破其機關,但怕得罪曹操不敢公然違命,便虛對來使說:“此事尚容計議。”劉備卻暗中實告呂布,使釋其疑,與己同心協力。關、張問不殺呂布之故,劉備說:“此曹孟德恐我與呂布同謀伐之,故用此計,使我兩人自相吞並,彼卻於中取利。奈何為所使乎?”。
曹操的這個計謀被破後,荀彧又向操獻一計說:“可暗令人往袁術處通問,報說劉備上密表,要略南郡。術聞之,必怒而攻備,公乃明詔討袁術。兩邊相並呂布必生異心:此‘驅虎吞狼’之計也。”操大喜,照計辦。劉備得詔書。明知是計,但不敢違王命,隻得出兵討袁術,留張飛守徐州。因張飛醉酒誤事,呂布襲了徐州。
這次較量,曹操雖然是一計被破,但也有一計得逞。和大智若愚的劉備鬥誌,可以說是二虎相爭,但曹操照樣能夠鬥得很巧妙,取得一定的勝利,讓人不得不欽佩他的高明手腕。
為了取得勝利,就要用長遠的眼光,巧妙的手腕,實施製勝的戰術。打拉結合,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戰術和手腕。如果不懂得用,或是不屑於用,以硬碰硬,甚至是以卵擊石,那麼到最後受損、失敗的隻會是自己。
【成事之道】剛柔並濟,兩麵手腕
中國人最崇尚中庸之道,不偏不倚,過猶不及,既兩麵都要照顧到。但是這也僅限於有此必要的時候。實力不足,或是借助外力更能成事的時候,就要拉一方打一方,打拉結合,剛柔並濟,兩麵手腕,給成功增加保障,
曹操在行事謀劃的過程中,就很好的演繹了這種中庸之道。很多時候都能夠運用手腕拉一方打一方,拉一次打一次。這種打拉結合的戰略,體現出了一種剛柔並濟的戰術。他不僅文武並用,而且還剛柔齊上,運用的富有智慧、出神入化。
《兵經百字·借字》中說:“己所鞋措,假手於人,不必貌行挫享其利;甚至以致招遮乙借獻之借.使敞不知而路屬借,使敞既知而不得不屬我借,則借法巧也。”就是說要善於運用手腕手段借力使力。
有利害關係的存在,就有要戰勝的對手。想要增強實力,取得更大的勝利,自強是一方麵,而能夠事半功倍的一個方法就是學會運用兩麵手腕,用博大的胸襟拉攏其他對手,暫時放下成見,甚至是化敵為友,隻要能夠為自己所用,暫時的妥協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