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手腕篇——黑白一體,整合八方 8.失信於人就是自毀長城
曹操愛才,所以他不輕易讓人才從自己身邊流失。即使迫於無奈,他也會盡自己的努力彌補這一損失,用自己的信義慰藉自己和天下。
當曹操打敗呂布,同時俘獲了為呂布出謀劃策的陳宮,在殺陳宮及對待其家人的問題上,表現了曹操很講信義的一麵,當曹操聽劉備之言決定殺呂布的時候,曹操轉過頭去,問陳宮道:
“公常自以為智計有餘,今天怎麼弄到了這個地步呢?”
陳宮用眼睛瞪著呂布說:“隻因他不聽我的話,以至弄到這個地步。如果他能按我的想法去辦,是不會被你活捉的。”
曹操笑著問:“你看今天這事該怎麼辦呢?”
陳宮平靜地回答說:“我作為人臣卻不忠,作為人子卻不孝,理應當奔赴刑場就死。”
曹操惋惜道:“你去死了,你老母怎麼辦呢?”
陳宮長歎一聲,說:“我聽說打算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會害死人的父母的。我老母是死是活,隻能由你來定奪,不是我能決定的!”
曹操又問:“那麼你的妻子、孩子該怎麼辦呢?”
陳宮說:施仁政於天下的人,是不會殺絕別人的後代的。我妻子、孩於是死是活,也隻能由你來定奪。”
曹操聽了,不再說話。過了一會,陳宮要求道和主子同生共死。麵對陳宮的決絕,曹操無計可施,隻得流著眼淚在後麵送行,陳宮的頭也不回讓曹操更加佩服。曹操下將呂布、高順同時推出,一起縊殺。
曹操縊殺呂布等人後,將其首級送到許都示眾,然後將其埋葬。他沒有忘記陳宮的臨終之言,特地將其老母迎來奉養,直到去世。其女兒長大後,又為其操辦了出嫁事宜。對其家人的關心、照顧,比當初陳宮在世時還要周到。
曹操此舉,一方麵是顯示自己寬大的胸襟,對自己的對手施以恩惠;另一方麵也是借此以告天下,自己一諾千金,是遵守信用之人,以拉攏更多的有識之士。
辛毗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韜略家,在曹操剿滅北方袁氏勢力政治重大決策方麵,建有重大功績。辛毗最初跟著哥哥辛評追隨袁紹。在曹操任司空時,征召辛毗,辛毗當時沒能從命,等到袁尚在平原郡攻打他哥哥袁譚的時候,袁譚派辛毗到曹操那裏求和。
當時曹操正要征討荊州,駐紮在西平縣。辛毗見曹操後轉達袁譚向他求和的意思,曹操聽後非常高興。幾天以後,曹操又想先平定荊州,不接受袁譚的求和,而想使袁譚、袁尚自相殘敗。
幾天後曹操擺酒設宴,辛毗看曹操的臉色,知道事情有變化,對郭嘉講這件事。郭嘉稟告曹操,曹操對辛毗說:“袁譚可以信任嗎?袁尚是否一定可以打敗?”
辛毗詳細分析了袁譚、袁尚的性格、行事作風和他們之間的利害關係,以及攻打軍乏民苦的袁尚比攻打人民安樂、物產富饒的荊州容易得多。
鑒於辛毗的有力分析和曹操之前對辛毗的承諾,所以曹操答應和袁譚講和,去討伐袁尚。第二年攻打鄴縣,攻下鄴縣,曹操就上表推舉辛毗為議郎。
曹操答應辛毗的要求,雖經過短暫的動搖,但最後還是遵守信。倘若他堅持否定之前對辛毗作出的承諾,背棄信義,那麼,像辛毗這樣的能人就不會跟隨他為他出謀劃策,爭雄天下。那麼,他失去的就不是一個能人,而是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和魏氏長城。
因此,人無信不立,已能守信,人始信之是自始至終作為真理性的真知存在著的。失信於人,斷送的就是自己的前途。待人誠信,就可收獲真心的回報。手腕、智謀到位,就能對二者做出的正確抉擇。
【成事之道】以誠服人
古人曰:“得黃金有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說得是守信的重要。人無信不立,已能守信,人始信之;如其無信,人必不信。作為一國之主,一軍之帥,都必須堅守根本,以誠服人,以信聚人。
曹操雖以奸詐而名,但他同樣有守信的一麵,雖然有時也帶有一些別有用意的色彩,但他言必行,行必果的處事作用還是為他帶來了很多可遇不可求的實惠。
與曹操同時代的諸葛亮之所以能“受六尺之孤,攝一國之政,事凡唐之君,專權而不失禮,行君事而國人不疑”,根本就在於養分他始終主張並堅持的以信守為的基本準則。
烽火戲諸侯後的故事至今仍然對後人有警示作用:失信於人,尤其是己方之人,就等於是自毀長城。隻有把握誠信的手腕,才能夠整合八方,以誠服人,共創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