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手腕篇——黑白一體,整合八方 1.節骨眼上還要靠自己
曾經的曹操也是滿懷壯誌,建功立業,成就大事。但是一開始並不是一帆風順,想要找個可以依靠的力量,發現也不是那麼容易。
諸將聯盟討伐董卓,一方麵是聯軍力量薄弱,另一方麵則是力量渙散,沒有形成一定的凝聚力。各方雖然統一形成統一的戰線,但是卻又都不肯做先鋒,出兵討伐。究其原因就是擔心自己的實力受損。這也因此導致了聯盟軍的失敗。
討伐董卓失敗後,各方都回到了自己的根據地,依然能夠擁兵自重,保持一定的實力。而這對曹操來說確實很大的打擊。因為曹操此時並沒有自己的根據地,實力也很薄弱。由於相互之間競爭的關係,自己也不可能找到一個真正的靠山。就像聯盟軍一樣,關鍵時刻肯本就靠不住。
因此,從這件事情當中,曹操也深刻認識到,要想成就大業必須發展自己的勢力,不能走倚人而起的道路。節骨眼上沒有人能靠得住,隻有靠自己才最保險。
所以,對於來之不易的機會,曹操勇於把握住,並運用自己超強的手腕能力加以整合,從而擴大自己的實力。形勢來了,要果敢抓住,好牌還需自己來打。
當關東州郡起兵討伐董卓,雙方膠著在滎陽和河內一帶,對人民的反抗鬥爭暫時無暇旁顧時,青州、翼州一帶本來就已發展到百萬之眾的青州黃巾軍和河北黑山軍,便以燎原之勢發展起來。並很快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一支不可小視的力量。
初平二年秋,數十萬黑山軍進攻冀州的心髒鄴城。接著南渡黃河,進攻與魏郡毗鄰的東郡,東郡太守王肱無法抵禦。這時,青州的百萬黃巾因受到袁紹委派的青州刺史臧洪的威逼,也正分兩路向河北移動,有與黑山軍會合的趨勢。兩支大軍如果會師,或者如果黑山軍的勢力從河北擴展到河南,黃河中下遊地區的力量對比將會產生巨大變化。關東諸將盡管充滿了矛盾,但卻都不願看到這一局麵出現。身為冀州牧的袁紹,尤其害怕農民軍會師後會威脅到他在冀州的統治。
曹操積極請戰,鎮壓義軍。袁紹認為曹操此舉幫了自己的大忙,對曹操的舉動暗自竊喜。而他所不了解地就是,曹操一是為了鎮壓農民起義,二是為了獲取一塊地盤,借機發展自己的勢力,以圖今後的發展,因為他經過討伐董卓失敗後看到了此舉正是發展自己實力的好機會。袁紹認為有對曹操進行拉攏的必要,於是任命曹操為東郡太守,認為這樣不僅可以借重曹操守住冀州的南大門,而且還可以用東郡作跳板,將自己的勢力擴展到黃河以南,使冀、青、兗三州連成一片,這樣黃河中下遊地區就可以完全置於自己的掌握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