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天生就懂得一切,隻要能養成學習的習慣,總能從無知變成真知。有時候,早先時候顯出點“蠢”樣來,也算是個提醒,好讓自己在今後多多彌補。都像方仲永那般早慧,到底有多少人能從眾星捧月中找到自我,肯以謙和的心態學習呢?人們的虛榮心多多少少會讓學習少了那麼一些動力。所以,發現自己的無知,擁有進步的渴望,反而比那些一開始就擁有優勢的人更能後來居上。龜兔賽跑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不變的真理,知不足而堅持到底,也能夠贏得屬於自己的勝利。當你“不會”的時候,隻要能讓自己充分學習和成長,有時就是得到了極為關鍵的機會。
學習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毅力,更考驗耐力。現在所掌握的,不見得一輩子都適用,必須有點兒與時俱進的精神,才不會讓自己的“老本”慢慢地因為自己的不肯學習和進步,從當年滿腹經綸的才子淪落成知識陳舊的柴枝。很多人高考之後或者大學畢業,總有一個很標誌性的動作——撕/燒書,仿佛這些書本和他們有深仇大恨,巴不得碎屍萬段才一解千年恩怨似的。也就是從那個時刻開始,他們仿佛就不再需要學習,徹底地解放了,可以工作、賺錢、享受……而有些人早早地發現了,之前為應試所投入的精力,隻是人生漫漫學習過程中極小的一部分,而今他要為自己學得不夠付出更大的代價。他們會加倍地投入,把工作生活中不會的那些部分,以飽滿的學習力去一一填補。以前的階段性學習,充其量是二十年,而接下來要延續的學習,將充滿人生今後所有的歲月,可能五十年甚至八十年。還有一些人,他們對於學習早已麻木,每每遇上不懂和不會的事物,總能找到千百個理由為自己開脫,對他們來講,停留在原地已經是生活給他們最仁慈的回報了。
每個人都是從跌跌撞撞的蹣跚學步中,一點一點地學會走路,然後擁有了奔跑的能力。現在你所有的“不會”,都是最珍貴的機會。抓住它們,你將在成功的路上飛步疾馳,但是一旦錯過了,你永遠隻能摔倒了便趴在地上哭。學習,是你最好的動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隻要你存有一顆想要進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