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人生都要經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重在模仿。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狀態。要的就是學習、複製,拚了命地想要充實自己。這樣的人,能力對他們來說是最需要培養和鞏固的東西。

當所有的學習和模仿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覺得腦子裏滿滿的。很多人開始認為自己能力有了,知識夠了,卻又好像有能力也不見得能夠成功,於是迷惘和無助。恭喜你,你已經走向第二階段,這個階段,重在超越。你會發現自己開始“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誠如每天照鏡子的人有時會覺得鏡子裏的人有點陌生,這其實是一個重新審視和整理自己的過程。一旦達到這個階段,能力反而會成為他們的負擔。這個時候,需要把所有讓人自視甚高的所謂“能力”暫時放下。能夠突破自己,就能進入第三個階段;無法超越自己,就隻不過是一個有些許能力的普通人,不是必然能夠成功的。

這第三個階段,重在領悟。誠如很多人擁有了顯赫的財富和地位之後,經常會覺得平淡是福,貌似依然“看山還是山,看水仍是水”,但是心境卻已迥然不同了。成功是個很有趣的悖論。有時候看結果,再怎麼輝煌的計劃書,沒有簽約的那一刻,都隻是浮雲。有時候卻隻看過程,眼睛一睜一閉,0.1秒一次,叫做眨眼;8小時一次,叫做睡眠;一輩子一次,叫做人生。往往那些能收獲成功的人,對自己一定有非常好的規劃,什麼時候要結果,什麼時候享受過程。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不夠努力,或者有些能力但尚未成功的人,他們總有理由來為自己開脫。諸如錢是賺不完的,或者什麼高處不勝寒,不如簡簡單單地生活……他們之所以不成功,不是能力不夠,甚至不是努力不夠,而是因為指導他們追求的信念和成功者是截然不同的。你尚未讓自己和家人體驗過富足的生活,就輕易說財富多少都是這麼過的;你尚未享有過在高管的職位上的挑戰和成就感,就輕易認為做普通人更幸福……其實你明明可以更成功,這樣的放棄,是不是有些可惜呢?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乍看沒有什麼區別,卻相差了一個異常精彩的過程。

所以,對大多數人來說,有能力不夠,還要有夢想和使命感。

假如這時你已經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到底是屬於哪一個人群,那麼這本書多多少少能夠幫你去實現自己的願望了。因為成功本來就是有方法的!

我們經常會發現那些成功人士,可能一開始連自己要什麼都不太清楚,但身邊總有些人和事會在某個時刻讓他“開竅”或者“撞大運”,通常大家都說,這些人是遇上了貴人。的確,人是社會性的動物,靠自己單獨打拚,思維和資源都十分有限。就如同一餐飯,或許某個菜的營養價值特別高,但是我們不能隻依賴這個菜,天天吃,月月吃,最終還是會營養不良。均衡發展的生活和事業,就好比吃一頓飯那樣,豐富一點,挑選的餘地就大。所以成功的第一步,你需要幫自己建立一個強大的人脈圈,那麼即便現在你還不算太成功,但是,無論是你想要成功,還是有人希望你成功,他們都會幫助你在這條路上走得更加順暢。

然後,最關鍵的就是,你必須有足夠的膽識,去確定一個讓你能夠心潮澎湃的目標,指引你前進的方向。達人秀和星光大道的舞台成就了許多的草根明星,互聯網或者餐飲行業裏誕生了不少的億萬富翁,他們在成功之前,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可他們又注定和大多數人不一樣,因為在他們的心裏,裝著太多人想都不敢想的目標。亨利·福特說,“無論你認為自己行還是不行,你總是對的。因此,當你開始覺得自己其實就應該成功的時候,成功已經在路的盡頭盛裝迎接你的到來了。”

同時你還需要為自己準備的,就是一個符合成功者的形象,一個讓人能夠被你感染的氣場,以及一些與人溝通時候的技巧……而這些,你在這本書裏都能夠找到適合你的方法。隻要你記住一件事情——不斷地學習,你將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都不缺乏能力,隻是需要找對適用自己能力的地方。即便缺乏些許能力,也可以慢慢培養。要成功,能力隻是其中很小的一個部分。我和我的同行、我的學員,都在努力探求讓人生更加成功、生活更加富足、幸福更加容易獲得的方式。現在,我把培訓課程上的心得放在這本書裏和更多的人分享。

別以為你有能力就夠了。這個事實,的確很殘酷。

好在,我們最欠缺的,往往並不是能力。如果你能早一點明白,早一點培養自己,早一點成長,這不是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