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世界船王”包玉剛——“海龍王”鏖戰香江 7.寧可少賺錢,也要盡量少風險(1 / 1)

第十章“世界船王”包玉剛——“海龍王”鏖戰香江 7.寧可少賺錢,也要盡量少風險

◎長期而穩定的收入

包玉剛說:“許多船隻的薄利,終究比一艘船的暴利更多。”他在經營中盡可能避免風險,不為高額利潤鋌而走險。正像他自己所說的“我的座右銘就是寧可少賺錢,也不去冒風險”,他所謀求的正是別人不大注意的長期而穩定的“較低收入”。

1955年,包玉剛將剛買的燒煤舊船起名為“金安”號。此時單程散租最能賺取高額利潤。挪威船王瑞克斯坦的超級油輪,從波斯灣跑一趟歐洲,一次便淨賺500萬美元。

某君租了包玉剛的第二條船,租期滿時,適時正值蘇伊士運河封鎖,船隻需繞過好望角,一時運費行情飛升,達到空前的最高峰。此君重金送禮,托人講情,再三懇請包玉剛延長租期。為達目的,他還主動把租費提高了整整一倍,其他船東分外眼紅。如果同意續租,包玉剛明顯有厚利可圖,公司上下皆大歡喜。

但包玉剛不肯,竟把“金安”號長租給日本一家公司,租期一年,租息不變,所獲租金與市麵價相比,低得可憐。而香港幾乎每個船東都蜂擁而上爭先恐後把自己的船租給此君。這樣一來包玉剛成了被取笑的對象,名字一時在航運界盛傳。有航運經驗人士對他嗤之以鼻:“這個年輕人難道瘋了?他莫非害怕發財?

就這樣,包玉剛當了兩年的“傻瓜”。1957年,那位想以高租價向他續租船約而遭到拒絕的某君,終因蘇伊士運河恢複通航,運費猛跌而宣告破產。差不多每個香港船東都因有船租給他而遭受重大損失,此時被眾人譏笑為“傻瓜”的包玉剛,在第一艘“金安”號輪船起航一年半中,又增加了六艘海輪。

其實,包玉剛拒絕租給某君有他充分的理由。他了解到某君沒有基本貨物合同,曆來從事投機性的租船;而且私生活上嗜賭如命,極不可靠。而日本這家公司有名氣,有信譽,足以信賴。

包玉剛有自己的辦航運宗旨:“逐步穩健發展,既不要聳人聽聞的利潤數字,也不要在市麵不景氣時突然有資金周轉不靈的威脅。航運市場情況瞬息萬變,在市場情況最興旺而使人陶醉時即應該未雨綢繆,以防萬一。作為船東,隨時會遭遇許多誘惑,應該冷靜,不可被這種誘惑所動。”

就是靠著這樣的紮實穩健,包玉剛在創業初期掘到了好幾桶金,奠定了往後的事業。

【創富經】謹慎投資,精打細算

敢於冒險,才能把生意做大;同時,生意人又要避免風險上身,保持穩健的發展步伐。這才是從商最可貴的地方。

自古以來,商業競爭都是十分激烈的。要想成功戰勝競爭對手,僅僅靠著一時的勇猛是不夠的,思慮周全、保持理性才是正確決策的關鍵。做生意的第一目標不是賺錢,而是避免風險,不虧本。做到了這一點,才能保住翻盤的機會,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1)沒摸準行情,切莫貿然涉足新領域。進入一個陌生領域投資,專業知識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摸清基本規律。有效防止由於行業變化而引起的風險,就要對行業的狀況有詳細的了解,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2)始終保持前瞻行的眼光

商局中變幻迭出,各種情勢接踵而至,把握此間的情勢自是必須的,而能“大風臨於前而不動”,鎮定如常地翻覆風雲,則是需要有一些氣魄的。事後控製不如事中控製,事中控製不如事前控製,可惜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

(3)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

市場大無邊,各領風騷在一方。在尋找和開拓市場的過程中,要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做到揚長避短,才能在市場上搶占商機,決勝千裏。揚長避短,選擇自己熟悉的、在行的業務,更容易把生意做好做大。

(4)任何時候都要給自己留條後路

做生意可能會失敗,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倒下以後就起不來了。因此,要給自己留條後路,有重整旗鼓的機會。有一條後路,就有東山再起的機會,這是一個商人最後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