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亞洲股神”李兆基——地產大王玩轉股市 10.做善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1 / 1)

第三章“亞洲股神”李兆基——地產大王玩轉股市 10.做善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熱心慈善事業

李兆基雖然幼時讀書不多,但他頗有古文修養,買下、貯存有大批古書。所以在講話中,也常常引用古語。這是李兆基的經商之道:做人應該要有自己的原則和理想,不可以不擇手段、沒有道義,發達了也沒有用,做人應該要有自己的原則和理想。

從經營黃金買賣,做進出口貿易,接著轉投房地產,到將投資重點移至金融行業。每一次的轉變,都顯示出李兆基具有戰略家的眼光,並且精於計算,能夠把握住每一次投資機會。巨額的財富得到了,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便是尋找一個最好的花錢方式,李兆基也為自己找到了人生後半程道路上的閃光點——慈善。

“我們做生意的人,愛說回報和效益,像股票投資。有時候幫助內地院校,付出很少金錢,效益卻很大。例如我捐款培訓內地100萬名農民,不用花很多錢,但很值得。他們住在內地最窮的鄉村裏,沒有工作。你去培訓他們,令他們有一技之長,可以在城市找工作。一人工作,全家得益。這是投入少、回報多,像這種投資就太值了。”

李兆基強調,捐款時機好重要,由於各種業務仍在發展,要多點籌碼,就像打仗要多留一點子彈,這樣收獲才會更多,將來就可捐贈更多。李兆基指出,當業務及事業正處於發展期時,需要有多一些“籌碼”,正如打仗一樣,子彈要夠多,這樣收獲才會多一些,當收獲達到相當水平時,便有能力做出更多的捐贈。

◎體恤下屬

1983年,香港經濟市道處在風雨職搖之中。在李兆基身邊任事多年一位姓陳的老夥計因自己炒樓炒股失敗,血本無歸,又被證券經紀行迫倉,真是走投無路,欲哭無淚。

這事給李兆基發覺了,也不待對方開口求援,李兆基就把會計何永勳叫進辦公室來,囑咐他:“替他平倉吧。”

何永勳忍不住問:“在這個時候幫他嗎?”愈思是說又不是太平盛世,在此大難當頭,誰都兼顧不了誰。況且,其時恒基也欠下銀行相當多的債務,應是自顧不暇。

李兆基說:“就是這個時候,我不幫他,還會有誰幫他了?”

別說是跟了自己一輩子的老夥計,就是才在李兆基身邊任秘書不久的郭誌雲,也有類似的危難發生,隻不過不是她本人,而是她的家人。

李兆基發覺了郭誌雲有一點神不守舍、愁眉不展,於是關心地向她查問,郭誌雲把心上的困擾說出來。她說:“我想幫助家人,可是,自己沒有能力,但見死不救。又於心不忍。”

於是那個慷慨而又關懷下屬的老板李兆基,又悶聲不響地為一個好夥計解決了難題。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熱心的李兆基默默無聞幫助他人,正是得益於“幫人幫己”的處世哲學。

【創富經】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企業家是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企業家的綜合素質尤其是文化素質是決定企業能走多遠的重要因素。企業家們如何在全球市場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的先賢早就做出了回答: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古人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對自己缺乏真正的了解,那是很危險的。孔子雲“吾日三省吾身”就是這個意思。自知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而達到明的程度更不容易。今天的民營企業家,僅僅知道自己姓甚名誰、學曆如何、有多少財富,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看到自己知識結構的缺陷,與競爭對手的差距,特別是未來競爭中自己的地位如何。德,即道德、德行。

細化起來,各行各業都有其道德遵循,而這些職業道德,都源於中國的傳統文化精髓。師有師德,醫有醫德,官有官德,商有商德,但萬變不離其宗,這種傳統一直傳承至今。尤其今天的企業家,一定要以德潤身,大勝靠德。

李兆基談到個人財富問題,常常引用一句古語:“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財富並不是用來炫耀的,財富的作用是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一個成功的商人,不僅在於他創造了多大財富,更在於他個人的道德操守。

由此可見,真正的光輝,往往閃爍於常人的見識中;訣竅的靈光,也頻頻顯現於日常的生活裏。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就務必戒奢克儉,節製欲望,隻有有所棄,才能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