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紅色資本家”霍英東——義薄雲天贏得身前身後名 3.大舉淘沙,終成行內巨擘(2 / 2)

接著,他又了解到,淘沙業尚屬自由經營狀態,一些資金雄厚的企業經營者均不願插足,故未形成壟斷局麵。由此,霍英東認定淘沙業是一條水上的黃金通道。於是,他果斷投入大筆資金,籌建自己的淘沙船隊。他派人去歐洲有名的廠家聯係,重金定購淘沙機船,以便用機器代替人工勞作。

1961年,霍英東親赴英國考察建築業,回來時轉道曼穀,以12O萬港幣向泰國政府購買了一艘大型挖泥船。這條船重2890噸,長288英尺,原名“曼克頓”號,是美國支援泰國用於浚挖湄公河床的挖泥船。當時趕上泰國政變,該船便被輾轉賣出。

這條船性能良好,每2O分鍾可入海底挖泥沙二千噸,然後將泥沙自動地卸入船艙,每小時可航行七海裏,是當時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挖泥船。霍英東的“有榮船務公司”原先就擁有船舶90艘,挖泥船2O餘艘,還有其它淘沙機械設施。而從泰國買來的這艘大型挖泥船,對於“有榮”淘沙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該船被命名為“有榮四號”。

當這龐然大物駛進港時,親朋好友均為霍英東捏一把汗:如此巨大的投資,假如蝕了本,後果將不堪設想。其實,親友們完全多慮了。“有榮4號”的隆隆轟鳴打破了香港海灣的寧靜,源源不斷的英沙被卸上岸,使看慣了小規模人工作業的人們,一個個目瞪口呆。香港各界在建築房屋時均離不開海沙。霍氏的有榮航務公司的財源如江水滾滾而來,“有榮4號”成了霍氏產業中一艘浮動的“掘金船”。

不久,霍英東輕而易舉地取得了香港海沙供應專利權,壟斷了淘沙業。他用先進的機器生產,使淘沙業麵目一新。他在淘沙業崛起後,有位商界朋友勸他乘機攫取暴利,免得失去機會,但被霍英東婉言謝絕。他認為,攫取一時的暴利不可取,而應謀取長遠的利益。為此他與香港當局和各建築公司都簽訂了長年的供貨合同。

後來的事實證明,霍英東的深謀遠慮是正確的。香港商界幾次發生波動,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波動使香港的地產業一度陷於低穀,但霍英東的淘沙業卻絲毫未受損失,這更顯示了他對商業敏銳的判斷力和前瞻的眼光。

【創富經】經商要有越挫越勇的激情

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都有一本屬自己的“字典”,霍英東也不例外。在他的“字典”中,永遠也找不到“不可為”的詞條。

商場上成為巨富的成功者,大多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堅韌執著、意誌剛強、不達目標、勢不罷休。毅力,是成為巨富的首要條件。

毅力是欲望向財產轉換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條件。毅力在跟欲望結合之後,便形成了百折不撓的巨大力量。大多數人才遭到挫折和失敗時,很容易放棄自己的目標,這也正是他們一事無成的貧窮的原因。

中國有句俗語:“錢字有兩戈,傷盡古今人。”此話把錢字的形象表達清楚了,更把它的含義說得淋漓盡致。那“戈”是古時的武器,“錢”字是由“金”和兩把“戈”組成的,即指“錢”是靠武器維護著或是經過鬥爭而得來的。

商道的基本準則就是賺錢第一,你要對錢有野心,欲望強烈,才有賺到錢的希望。否則,視“錢”為糞土,絕不沾一切不義之財,絕不為銅臭折腰——這種觀點自然慷慨激昂,但對於一個商人來說,無疑背離了商道精神;以這種心態經商,也不足以支撐著你麵對前進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

因此,一個商人,首先要對金錢有強烈的欲望,而後要為了獲取金錢不畏艱險,要在充滿荊棘的道路上翻山越嶺,享受風雨過後的彩虹。這既是經商的一種激情,也是商人應該有的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