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紅色資本家”霍英東——義薄雲天贏得身前身後名 2.“有如”小店初試鋒芒
◎當小老板勝於打工仔
為了維持生活,霍英東中斷了學業,很早就開始工作了。從鏟煤工到到機場苦力,最後到倉庫磅米工,兩年左右的時間裏,他前前後後幹過六七種工作,每次都幹不了多長時間就被老板解雇或自動辭工。他覺得自己不適合於幫老板打工,自己成為小老板成為最熱切的念頭。
1943年,霍英東獲得了人生第一次成為老板的機遇。在母親劉氏的鼓動和遊說下,召集了10多個親戚朋友,湊了一些本錢開雜貨店。在灣仔堅拿道西鵝頸橋,一間名為“有如”的雜貨店悄然開張了,正是這家“有如”,邁出了霍英東艱苦創業的第一步,它讓兩年來一直在外麵打工受苦受氣的霍英東初嚐“小老板”的滋味。
那時候,“有如”做的是小本薄利的生意,經營的貨品主要有鹹魚、鹹菜、腐竹、粉絲……都是家庭每日所用食品。雖然是大夥合資經營的,但實際上別人是出錢,具體出力管理的主要是霍英東一個人來經營。
每天清晨6點鍾,霍英東就第一個開店門做生意。門板每塊約有百來斤,身子瘦弱的霍英東就一塊一塊地將門板搬托出去。店門一開,附近的居民陸續前來買東西。有時會一下子湧來太多顧客,霍英東就叫其他店員到路邊招呼他們,想辦法不讓他們跑到別的雜貨店去。
就這樣,19歲的霍英東把這個小雜貨店作為創業人生的一個起點,用心經營,正式踏入了商海,開始感悟經商的真諦。
◎商人天賦初露
在經營上,霍英東的商人天賦初露鋒芒。因為是雜貨店,賣的都是小貨品,所以顧客一般都買很多種商品,這需要賣貨的人八麵玲瓏才好應付場麵。
而年輕的霍英東毫不遜色,眼明手快,腦子靈光,天生就是經商的料。比如,他掌秤的功夫一流,拿著秤,每次總能把秤尾向上翹起,看得顧客個個滿意;他的心算又快又準,算完還要歌詠般讀出來,讓顧客聽了很受用。
欲成大事者,必會有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經曆。但是,從小吃慣了苦頭的霍英東並不懼怕這些,他把這些當做一種新的挑戰,曆練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他經商的本領大有長進,隨時都會體現出自己高人一等的判斷力。
據霍英東自己回憶:“在的那段日子裏,吃頓飯也不得安寧,因為要隨時招呼客人。隻要有客人進來,就算隻是買一塊南乳,也得去應酬。這還不算,夥計個個飯量都很大,所以總是吃不飽。那時我盛飯要講技巧,第一碗裝少些,快快吃完,到第二碗就得裝滿,而且還用飯勺壓緊,這樣就能裝多些。吃完第二碗,就再也沒飯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