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紅色資本家”霍英東——義薄雲天贏得身前身後名 1.我出生時貧窮,但不可能窮一輩子
◎苦難的童年
在港台的億萬富翁中,霍英東的知名度可以說是最高的。這不僅因為他個人資產大約有130億港元,在1993年又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然而,有誰知道,這位日後風光無限、腰纏萬貫的巨富,卻有著淒苦的出身。
霍英東的祖籍是廣東番禺,但是從祖父開始,全家就離開了陸地,長年居住在舢板上,人稱“舢板客”,甚至被貶稱為“水流柴”、“疍家仔”。
1922年秋天,霍英東就出生在這樣的舢板上。他最初的名字叫霍好釗,後來改叫霍官泰;抗日戰爭爆發後,年輕氣盛的他自己改名英東,意思是要“英姿勃發於世界的東方”!其不甘寂寞的野心由此可見一斑。
霍英東的父母靠著一隻小駁船,在香港做駁運生意,也就是從無法靠岸的大貨輪上,將貨卸上自己的駁船,再運到岸邊碼頭。這完全是一個體力活,掙得是辛苦錢。
7歲那年,在一次風災中,霍英東的父親因為翻船被淹死了。僅僅過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裏,兩個哥哥葬身魚腹,連屍體都沒有找回來!母親死命抱住一塊船板,僥幸被過路的漁船救下一條命。當時霍英東因為在海邊找野蠔,不在船上,才躲過了這場災難。
後來,霍英東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在一艘舊式的渡輪上當加煤工。可是他的身體實在太單薄了,顧得上鏟煤就顧不上開爐門,剛上崗就被辭退了。那幾年中,霍英東簡直像俗話說的,“倒黴人喝水都牙痛”。或許,這是上天對他的一種磨礪吧。
不過,早年的艱辛和挫折,並沒有打垮霍英東。他在不斷的失敗中品嚐了人生的艱辛,反複思考著如何改變命運。為此,他積蓄力量,等待機會,堅信自己總有崛起的一天!
◎艱辛的學習生活
霍英東的母親雖然目不識丁,但希望自己的兒女知書識墨。大約在6歲那年,霍英東便由別人背著去拜師啟蒙。接著,在帆船同業義學就讀,唯一的好處是免費的。
當時,霍英東一家人家住在船上,隨處漂泊,上課很不穩定,有時放學後連船也不易尋找。到第三班時,他轉入敦梅小學。這間小學是要收費的,其中有一個免費班,但僅招收30人。學生要作一篇文章應考,霍英東還是考上了,而且在錄取的名字中排在第一位。
後來,他又轉讀皇仁書院。書院的學製是倒過來從第八班開始的,相當於初中一年級。那時,書院的第八班,共招三個班,每班30人,但大多數是經過老師、家長及各種關係介紹入學的,真正通過考試錄取的不足10人。應考時也要求作一篇文章,霍英東也是第一個被錄取了。
有人說霍英東小時候很聰明,不過,說他更勤奮更合適。因為,在幼小的心靈裏,改變命運這顆種子早已經發芽了,在許多事情上他必須去爭。因此,霍英東在校讀書很勤奮,成績總是排在前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