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西魏
(1)554年,宇文泰廢魏主元欽,立齊王元廓,是為恭帝。
(2)556年,歲末,宇文護迫恭帝禪位於周。魏亡。次年正月,宇文覺稱天王,北周建國,宇文覺即孝閔帝。魏恭帝亦於是年被殺。
史料:《北史》
《魏書》
《資治通鑒》
4、北齊
(1)560年,八月,長山王高演廢其主自立,是為孝昭帝。
(2)571年,北齊琅邪王高儼矯詔殺大臣和士開,屯兵宮外。後主從斛律光言,自至宮門,儼眾驚散。不久,後主殺高儼。
史料:《北史》
《北齊書》
《資治通鑒》
5、北周
(1)557年,九月,宇文護廢孝閔帝,立宇文毓為天王,是為周明帝。
(2)560年,宇文護廢周明帝,立魯公宇文邕,是為周武帝。
(3)572年,晉公宇文護專權。周武帝召宇文護入宮,殺之。始親政。
(4)581年,二月,相國楊堅受周禪,建立隋朝,是為隋高祖文帝。
史料:《北史》
《周書》
《資治通鑒》
十三、隋朝的宮廷政變
1、604年,七月,隋文帝在仁壽宮被太子楊廣殺害。楊廣即位,是為隋煬帝。
2、618年,三月,右衛屯將軍宇文化及等殺隋煬帝。
史料:《隋書》
《資治通鑒》
十四、唐朝的宮廷政變
1、626年,六月,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秦府將尉遲敬德入宮,請唐高祖降手敕,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旋立李世民為皇太子,詔: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八月,傳位於太子,是為唐太宗。唐高祖稱太上皇。
2、684年,二月,武則天廢唐中宗為廬陵王。
3、690年,武則天革唐命,改國號為周,降皇帝李旦為皇嗣。
4、705年,正月,武則天病重,張柬之等以羽林軍殺張昌宗、張易之,迎太子李顯即位。二月,複國號為唐。十一月,武則天死。
5、707年,太子李重俊矯製起兵殺武三思父子。兵潰,走終南山,被殺。
6、710年,六月,韋後與安樂公主毒殺唐中宗,立溫王李重茂,是為少帝。韋後臨朝聽政,謀效武後所為。相王子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合謀,起兵殺韋後、安樂公主等。相王李旦即位,是為睿宗,以李隆基為皇太子。
7、713年,太平公主陰謀廢唐玄宗,當時宰相七人,黨於太平者四(竇懷貞、蕭至忠、岑羲、崔湜)。唐玄宗與宰相郭元振、將軍王毛仲、內給事高力士等定計,命王毛仲殺蕭至忠、岑羲等。竇懷貞自殺。賜太平公主死。上皇下誥:“自今軍國政刑,一皆取皇帝處分。”崔湜流遠地,旋改賜死。其餘黨羽或死或黜,人數甚多。
8、820年,正月,宦官陳弘誌殺唐憲宗,托言服金丹毒發而卒。
9、827年,十二月,宦官劉克明等殺唐敬宗。
10、900年,十一月,左右軍中尉宦官劉季述、王仲先等逼昭宗退位,立太子裕為帝,但不為藩鎮承認。次年初崔胤、孫德昭等人殺亂黨,複迎立昭宗,廢太子為德王。
11、904年,八月,朱全忠(朱溫)使朱友恭、蔣玄暉等殺唐昭宗。立輝王李祚,改名柷,是為昭宣帝,年十三歲
11、907年,四月,朱全忠迫唐昭宣帝禪讓帝位,改名晃,國號梁,是為後梁太祖。廢唐昭宣帝為濟陰王,次年殺之。
史料《舊唐書》
《新唐書》
《資治通鑒》
十五、五代十國時期的宮廷政變
1、後梁
(1)912年,六月,梁太祖朱晃被其子朱友珪殺死於洛陽宮中。朱友珪即位。
(2)913年,均王朱友貞在汴起兵反朱友珪,禁兵先在洛陽起事,殺朱友珪,大掠都市。均王在汴即位,是為梁末帝。
史料《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資治通鑒》
2、後唐
(1)926年,二月,唐莊宗派李嗣源討亂軍。三月,李嗣源至鄴都,變兵擁李嗣源為主。四月,洛陽兵變,唐莊宗被殺。李嗣源入洛陽,即位,改名亶,是為唐明宗。
(2)933年,十一月,唐明宗病重,秦王李從榮反,被殺。唐明宗旋死。十二月,宋王李從厚即位,是為唐閔帝。
(3)934年,唐閔帝與潞王李從珂相猜忌。二月,唐閔帝命李從珂移鎮河東,李從珂拒命。三月,諸道兵攻鳳翔,兵變,將校士卒擁李從珂為主。四月,李從珂入洛陽。唐閔帝逃至衛州,被殺。
史料《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資治通鑒》
3、後漢
950年,後漢文武不和,蘇逢吉與史弘肇勢同水火。楊邠總機政,漢隱帝嫌其專恣。十一月,漢隱帝用太後弟李業之謀,殺楊邠、史弘肇、王章。又密令鄴都馬軍都指揮使郭崇威、步軍都指揮使曹威殺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郭威。李業等殺郭威家屬。郭威舉兵南下,漢隱帝率軍抵禦,將士多降於北軍。漢隱帝為亂軍所殺。郭威入京,迎立武寧節度使劉贇(後漢高祖劉知遠侄)。蘇逢吉自殺。十二月,郭威出兵到澶州,“軍變”,黃袍加身,還京師。劉贇至宋州,被囚,次年被殺。後漢亡。951年,郭威即位,改國號為周,史稱後周。
史料:《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資治通鑒》
4、後周
960年,鎮、定二州奏遼與北漢兵南下,朝廷命殿前都檢點趙匡胤率軍抵禦。趙匡胤至陳橋驛(今開封東北),發動兵變,還京師,推翻後周,稱帝,建立宋朝。
史料:《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資治通鑒》
《宋史》
5、吳
(1)907年,淮南將張顥、徐溫殺楊渥之親信,遂掌軍政實權。
(2)908年,張顥殺楊渥,立楊行密次子楊隆演。徐溫用嚴可求計,殺張顥,實權盡歸徐溫。
(3)916年,吳宿衛將馬謙、李球劫吳王楊隆演登樓,欲討權臣徐溫子知訓。大將朱瑾指揮外軍平亂。然知訓驕倨淫暴,朱瑾恨之。918年,瑾謀殺知訓,欲借吳王名。吳王性懦,不從,瑾遂自殺。自此徐溫養子知誥得以代替知訓掌握大權。
(4)937年,徐知誥改名徐誥。十月,徐誥廢吳帝楊溥,吳亡。徐誥在金陵即位,國號唐,史稱南唐。次年,吳讓皇楊溥死,或雲被殺。或雲被幽禁而死。南唐主複姓李,改名昪。
史料:《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資治通鑒》
6、閩
(1)925年,王延翰稱大閩國王。其弟泉州刺史王延均、建州刺史王延稟襲福州,殺王延翰。王延稟推王延均為威武留後。
(2)933年,閩王王延均於是年稱帝,改名璘。935年,皇城使李倣殺閩主王璘,立王繼鵬,改名王昶。王昶殺李倣,尊道士陳守元為天師,守元之門若市。
(3)939年,閩兵苦於重役,軍亂,殺閩主王昶。其叔王延羲立,改名曦。
(4)940年,閩主王曦與弟建州刺史王延政衝突,發兵攻建州。王延政求救於吳越。吳越兵至,延政已勝。吳越兵不肯去,延政複求閩主援助,擊退吳越兵。
(5)王延政在建州稱帝,國號大殷。
(6)944年,閩將朱文進、連重遇殺閩主王曦,朱文進稱閩王。朱文進旋為部將所殺,所部歸附王延政。
(7)945年,殷主改國號為閩,仍居建州。南唐增兵入閩。閩廢將李仁達在福州奉僧卓岩明為帝,旋殺之,自稱威武留後,改名弘義,向南唐稱藩。南唐兵入建州,王延政降,閩亡。
史料:《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資治通鑒》
7、吳越
947年,吳越王錢弘佐死,其弟弘倧立。將領胡進思廢弘倧,立弘俶。
史料:《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資治通鑒》
8、楚
951年,馬希萼荒淫,以軍府事委馬希崇。馬希崇奪馬希萼位,降南唐。
史料:《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資治通鑒》
9、南詔、大長和國、大天興國、大義興國
(1)902年,南詔舜化貞為鄭買嗣所殺。鄭買嗣建大長和國。
(2)928年,大長和國楊幹貞殺其主隆亶,立趙善政,稱大天興國。
(3)929年,楊幹貞廢趙善政,建大義興國。
(4)937年,白蠻大姓段思平廢楊幹貞為僧,建立大理國。
史料:《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資治通鑒》
10、南漢
943年,南漢殤帝被其弟劉弘熙謀殺。劉弘熙即位,改名劉晟,是為漢中宗。
史料:《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資治通鑒》
11、968年,北漢主劉承鈞死,養子繼恩立。供奉官侯霸榮殺繼恩,郭無為又殺霸榮,立繼元為帝。有人認為是郭無為指使霸榮作亂,又殺其滅口。
史料:《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資治通鑒》
十六、宋朝的宮廷政變
1、976年.十月,宋太祖趙匡胤死。傳有其被弟趙光義殺害之說。“燭影斧聲,千古之謎”,“燭影搖紅,千古之謎”。但此事正史不載,後世史家也不取此說法。近年又有人考證趙匡胤是患腦血管疾病正常死亡。
2、1194年,六月,宋壽皇(宋孝宗)死。宋光宗不問喪事。七月,趙汝愚以太皇太後旨,立太子趙擴,是為宋寧宗。
3、1224年,八月,宋寧宗死。權相史彌遠擁立皇侄沂王趙昀,是為宋理宗;以原定皇位繼承人趙竑為濟王。
史料:《宋史》
《續資治通鑒》
十七、遼朝的宮廷政變
1、951年,九月,遼世宗強令諸部助北漢攻周。行至歸化州(今河北宣化)境內祥古山時,被泰寧王耶律察割殺死。右皮室詳穩(遼官名,相當於漢族政權的節度使)耶律屋質等奉遼太宗子、壽安王耶律璟攻殺察割。耶律璟即位,是為遼穆宗。穆宗嗜酒,日中方起,號為“睡王”。
2、1031年,六月,遼聖宗死,子耶律宗真即位,是為遼興宗。興宗生母耨斤奪取皇太後之位,垂簾聽政,是為欽哀太後,旋逼死遼聖宗齊天皇後。
3、1034年,欽哀太後與弟蕭孝先陰謀廢掉遼興宗,另立少子耶律重元。耶律重元告變。遼興宗廢欽哀太後,釋蕭孝先不問。
4、1063年,皇太叔耶律重元發動政變,為南院樞密使耶律仁先等所平。耶律重元自殺,預謀者蕭革等被殺。
史料:《遼史》
《續資治通鑒》
十八、金朝的宮廷政變
1、1149年,十二月,平章政事完顏亮殺金熙宗自立,是為海陵王。
2、1161年,十月,東都留守完顏雍自立為帝,改元大定,是為金世宗。十二月,完顏元宜等在瓜州(今江蘇揚州南運河入長江口處)發動兵變,海陵王完顏亮被殺。
3、1213年,八月,胡沙虎(紇石烈執中)殺衛紹王,另立金章宗兄昇王完顏珣,是為金宣宗。
史料:《金史》
《續資治通鑒》
十九、西夏的宮廷政變
1、1048年,正月,太子寧令哥與野利氏族人浪烈等人入宮刺殺夏景宗(元昊)。沒藏訛龐殺寧令哥及其母野利後,立諒祚為帝,是為夏毅宗。
2、1061年,沒藏訛龐父子陰謀殺夏毅宗,奪取皇權。沒藏訛龐子婦梁氏(漢人)密告夏毅宗。夏毅宗在大將漫咩的支持下,擒殺沒藏訛龐父子,一舉奪回政權。
3、1081年,三月,漢人將軍李清勸夏惠宗把黃河以南地歸還宋朝,夏、宋以黃河為界,與宋議和。梁太後與梁乙埋、罔萌訛等設計害死李清。隨後又把夏惠宗囚禁在離故宮五裏左右的興州的木寨。梁乙埋、罔萌訛等聚集人馬,斬斷河梁,使惠宗不能與外界通消息。
4、1099年,遼朝派使臣來夏,用藥酒害死梁太後,梁氏敗亡。夏崇宗在遼朝支持下,開始親政。
5、1170年,閏五月,任得敬脅迫夏仁宗“分國”,分夏國之半歸他統治。夏仁宗被迫分西南路及靈州囉龐嶺地歸他統治,建號楚國。任得敬又脅迫夏仁宗派遣使臣向金朝奏報,求封號,遭到金世宗拒絕。任得敬陰謀附宋自立。八月,與宋四川宣慰使虞允文相約夾攻金朝。夏仁宗捕獲宋密使,設計殺任得敬,並殺任黨。
6、1206年,正月,鎮夷郡王安全在羅太後支持下,廢夏桓宗自立,是為夏襄宗。三月,夏桓宗突然死去,年僅三十歲。
7、1211年,七月,齊王遵頊廢夏襄宗自立,是為夏神宗。八月,夏襄宗死。
8、1223年,十二月,夏神宗在舉朝一片反對聲中,被迫宣告退位,傳帝位給次子德旺(夏獻宗),自稱“上皇”。
史料:《宋史》
《遼史》
《金史》
《續資治通鑒》
二十、元朝的宮廷政變
1、1307年,元成宗死。皇後卜魯罕與左丞相阿忽台等謀立安西王阿難達。右丞相哈拉哈孫遣使報懷寧王海山,並先迎其母弘吉拉氏與弟愛育黎拔力八達。二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到大都。三月,愛育黎拔力八達稱監國,殺阿忽台等,捕安西王。五月,海山至上都即位,是為元武宗。六月,立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殺安西王,廢元成宗後卜魯罕。
2、1223年,八月,鐵失等在上都南坡殺元英宗,並殺左丞相拜住。諸王迎立晉王也孫鐵木爾於北邊。九月,也孫鐵木爾在龍居河即位,是為泰定帝。十月,殺鐵失等。
3、1328年,七月,泰定帝在上都病死。八月,簽樞密院事燕鐵木兒在大都謀立元武宗子周王和世瑓,先迎其弟懷王圖帖睦爾於江陵。九月,丞相倒剌沙等在上都立皇太子阿速吉八,改元天順。懷王至大都即位,改元天曆,是為元文宗。十月,大都軍圍攻上都,倒剌沙降,天順帝死。1329年,正月,周王在和寧以北即位,是為元明宗。四月,立弟懷王(元文宗)為皇太子。八月,元明宗與皇太子在王忽察都相見。皇太子與丞相燕鐵木兒等毒殺元明宗。皇太子還上都,重新即位。
史料:《元史》
《續資治通鑒》
二十一、明朝的宮廷政變
1、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殺張昺、謝貴等,舉兵稱“靖難”,以僧道衍(姚廣孝)為謀士,張玉、朱能、邱福等為將。1402年,燕軍至京師,建文帝在宮中自焚死(又有傳說謂從地道出走為僧)。燕王入城,謁孝陵,即位,是為明成祖。
2、1457年,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乘景帝患病,迎上皇入宮複位,改元天順。史稱“奪門之變”,又稱“南宮複辟”。殺兵部尚書於謙、大學士王文,籍其家。
史料:《明史》
《明史紀事本末》
二十二、清朝的宮廷政變
1、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死,皇四子胤禎嗣位,是為雍正帝。由於康熙朝長期的儲位鬥爭,也由於康熙帝死時有許多令人生疑的現象,以及皇四子胤禎的繼位出乎人們的意料,從雍正帝一即位起,社會上便流傳著許多關於他繼位不合法的傳聞。但據有關專家多方考證,雍正帝繼位屬正常的權力交接。
2、1861年,初冬,在鹹豐帝病死熱河避暑山莊73天後,鹹豐西後那拉氏串通奕昕、奕譞、勝保等人,將鹹豐帝臨死前任命為“讚襄政務”的八個大臣一網打盡。其中,肅順處斬,載垣、端華賜令自盡,餘皆被罷逐。政變後九天,載淳繼位,改元同治。政變後一個月,東西兩太後“禦養心殿垂簾聽政”。史稱“辛酉政變”或“祺祥政變”。
3、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詔定國是,實行新政,到9月20日,先後進行了103天,史稱“百日維新”。9月21日,西太後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於瀛台。28日,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史稱“戊戌政變”。
按:後兩次政變,曆史已進入近代。因其也屬於封建王朝的宮廷政變,所以一並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