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史記·趙世家》
《左傳》
五、秦朝的宮廷政變
1、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宦官趙高主謀,得左丞相李斯同意,秘不發喪,矯詔立少子胡亥為太子,賜公子扶蘇死。還至鹹陽,發喪。胡亥繼位,是為秦二世。
2、公元前207年,趙高等逼秦二世自殺,立子嬰為秦王。不久,子嬰殺趙高。
按:關於秦朝的宮廷政變,後世傳說最盛的是呂不韋以呂易嬴,《史記·呂不韋列傳》也采取這種說法。但成書早於《史記》的《戰國策》卻沒有類似記載。前輩史家認為,《戰國策》喜采個人陰私,既然不載此事,顯然是因為當時還沒有這種傳聞。另據後世學者考證,秦始皇並非呂不韋的兒子。此不贅述。
史料:《史記·秦始皇本紀》
《資治通鑒》
六、西漢的宮廷政變
1、公元前184年,少帝知己非張皇後子,恨太後殺其生母。呂後幽殺少帝,另立恒山王劉義為少帝,改名劉弘。
2、公元前180年,劉氏宗族與大臣周勃、陳平等誅殺諸呂,殺少帝,立代王劉恒為帝,是為漢文帝。
3、公元前91年,江充指使胡巫言宮中有蠱氣。漢武帝命江充與案道侯韓說等入宮追查。太子劉據殺江充等,發衛卒。漢武帝命丞相劉屈氂發兵擊太子。太子兵敗逃亡,自殺。衛皇後被廢,自殺。
4、公元前74年四月,漢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劉賀。六月,繼位。劉賀飲酒作樂,不守禮法。立二十七日,被霍光所廢。霍光等定議立戾太子孫劉病已。七月,繼位,是為漢宣帝。
5、公元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劉衎,自居攝皇帝位。
6、公元8年,王莽廢孺子嬰為安定公,自即皇帝位,改國號新。
史料:《史記·呂太後本紀》
《漢書·霍光傳》
《漢書·王莽傳》
《資治通鑒》
七、東漢的宮廷政變
1、公元92年,漢和帝與宦官鉤盾令鄭眾定議,收竇憲大將軍印
綬,另其兄弟就國,旋迫令自殺。
2、公元107年,司空周章謀閉宮門,廢太後,殺鄧騭兄弟及用事宦官鄭眾、蔡倫,廢安帝而立平原王劉勝。事泄,周章自殺。
3、公元124年10月,漢安帝皇後閻氏與王聖等共譖太子,太子劉保被廢為濟陰王,時年十歲。
4、125年三月,漢安帝病死。閻後等立北鄉侯劉懿為嗣,即位。閻太後臨朝,以兄閻顯為車騎將軍。四月,閻顯殺耿寶等。十月,北鄉侯死。閻顯閉宮門,秘不發喪,與太後謀另立他人。十一月,宦官孫程等人擁立劉保為帝,是為漢順帝。旋殺閻顯等,幽禁閻太後(次年死)。封孫程等十九人為侯。
5、146年閏六月,梁冀毒死漢質帝劉纘;梁冀立蠡吾侯劉誌為帝。劉誌時年十五歲,是為漢桓帝。梁太後仍臨朝。
6、159年,漢桓帝與宦官唐衡、單超等定謀,發兵圍梁冀第,收印綬。冀與其妻自殺。悉收梁、孫兩氏內外宗親,無少長皆棄世。變賣梁氏家產,凡值三十餘萬萬。封單超等五宦官為侯。
7、168年,太尉陳蕃勸大將軍竇武殺中常侍曹節、王甫等。王節等矯詔收捕竇武等。竇武號召北軍士兵平定叛亂。王甫率劍士捕殺陳蕃。護匈奴中郎將張奐新到京師,不明真相,王節等命張奐率兵平叛。竇武兵散,敗死。
8、189年,四月,靈帝死,皇子辯即位,年十四歲,是為少帝。何太後臨朝,以兄何進為大將軍。何進殺宦官蹇碩,袁紹勸其盡殺宦官,進不能決。七月,袁紹複勸何進召外兵以脅太後,誅宦官,乃召董卓。八月,何進入長樂宮,被宦官張讓等所殺。袁紹、袁術等攻殺諸宦官。張讓等劫少帝與帝弟陳留王劉協出走。尚書盧植等追之,讓等窘迫投河死。董卓兵到,迎帝還宮。九月,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
9、220年11月25日,漢獻帝劉協禪位於魏王曹丕,東漢滅亡。
史料:《後漢書·孝和帝紀》
《後漢書·孝安帝紀》
《後漢書·孝順孝衝孝質帝紀》
《後漢書·孝桓帝紀》
《後漢書·孝靈帝紀》
《後漢書·董卓列傳》
《後漢書·孝獻帝紀》
《三國誌·魏書·文帝紀》
《資治通鑒》
八、三國時期的宮廷政變
1、曹魏
(1)249年,司馬懿趁魏帝曹芳與曹爽祭掃高平陵(魏明帝墓,在洛陽南)之際,發動政變,控製洛陽,殺曹爽等人,司馬氏遂專魏政。
(2)251年,王淩謀立楚王曹彪,在淮南舉兵反司馬懿。司馬懿襲擒王淩,王淩自殺。牽連者均遭滅族。司馬懿又殺楚王曹彪,令曹氏王公悉居鄴中,派官監視。
(3)254年10月,司馬師廢魏主曹芳,使仍為齊王,立魏文帝孫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3) 260年6月,魏主曹髦率殿中宿衛蒼頭官僮討司馬昭。中
護軍賈充命成濟殺帝。司馬昭委罪於成濟,殺濟,滅其族。迎立常道鄉公曹璜,為明帝嗣。六月,即位,改名奐,是為魏元帝,年十五歲。
(5)265年,十二月,司馬炎逼魏主禪位,廢為陳留王。魏亡,凡五帝,四十六年。
史料:《三國誌·魏書·三少帝紀》
《晉書·景帝紀》
《晉書·文帝紀》
《晉書·武帝紀》
《資治通鑒》
2、吳國
258年,吳主孫亮欲殺執政孫綝,不成。孫綝廢帝為會稽王,立琅琊王孫休,是為景帝。景帝與張布、丁奉殺孫綝。
《三國誌·吳書·三嗣主傳》
《三國誌·吳書·諸葛滕二孫濮陽傳》
《資治通鑒》
九、晉朝的宮廷政變
1、西晉
(1)291年,賈後命東安公司馬繇殺楊駿,滅其族;改元元康,廢太後楊氏為庶人,次年將其害死。以汝南王司馬亮為太宰,與太保衛瓘均錄尚書事,輔政。以楚王司馬瑋為衛將軍,進東安公司馬繇為王。東安王司馬繇謀廢賈後,事泄,被廢。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瓘謀奪楚王司馬瑋兵權,賈後命司馬瑋殺司馬亮、衛瓘;又以矯詔專殺為罪,殺司馬瑋。是為“八王之亂”之始。
(2)299年,賈後誣太子謀反,廢太子,殺其母謝氏。
(3)300年,三月,賈後矯詔殺廢太子。四月,趙王司馬倫、孫秀命翊軍校尉齊王司馬冏入宮捕賈後,旋殺之,滅其門,並殺大臣張華、裴頠等。趙王司馬倫自任使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以孫秀為中書令。八月,淮南王司馬允起兵討司馬倫,敗死。加趙王司馬倫九錫。
(4)301年,正月,趙王司馬倫逼晉惠帝禪位,自立,改元建始。三月,齊王司馬冏起兵反趙王司馬倫。成都王司馬穎在鄴,長沙王司馬乂在其國,均起兵響應。河間王司馬顒在關中,遣張方助司馬倫,聞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勢大,反助二王。八王之亂從此發展為大混戰。四月,將軍王輿等殺趙王司馬倫、孫秀,迎惠帝複位。
(5)306年,十一月,晉惠帝中毒死,傳為東海王司馬越所害。太弟司馬熾即位,是為晉懷帝。
史料:《晉書·惠帝紀》
《資治通鑒》
2、東晉
(1)371年,十一月,桓溫廢晉帝司馬奕為東海王,立會稽王司馬昱,是為簡文帝。十二月,改封廢帝為海西縣公。
(2)396年,九月,孝武帝死,傳為張貴人所害。
(3)403年,桓玄廢晉安帝。十二月,桓玄稱帝,國號楚。
(4)418年,劉裕殺晉安帝,立琅琊王司馬德文,是為晉恭帝。
(5)420年,六月,劉裕代晉,是為宋武帝。晉恭帝被廢為零陵王,次年被殺。
史料:《〈晉書·海西公紀〉
《〈晉書·孝武帝紀〉
《資治通鑒》
《晉書·安帝紀》
《晉書·桓玄傳》
《晉書·恭帝紀》
十、南朝的宮廷政變
1、劉宋
(1)424年,執政徐羨之等廢殺少帝劉義符(營陽王)及盧陵王劉義真,迎立宜都王劉義隆於江陵,是為宋文帝。
(2)453年,二月,太子劉劭殺宋文帝自立,改元太初。三月,武陵王劉駿起兵討劭。四月,劉駿在新亭即位,是為孝武帝。五月,諸軍克台城,殺劉劭。
(3)465年,十一月,湘東王劉彧的主衣阮佃夫等結前廢帝的主衣壽寂之等殺前廢帝。十二月,湘東王劉彧即位,是為宋明帝。
(4)477年,阮佃夫等謀廢宋後廢帝,事泄,被殺。七月,蕭道成聯結後廢帝左右楊玉夫等殺帝,以太後令追廢帝為蒼梧王,立安成王劉準為帝,是為宋順帝。時年十一歲。
(5)479年,四月,宋順帝被迫禪位於齊。蕭道成即帝位,是為齊太祖高皇帝。旋殺宋準帝。
史料:《宋書·少帝本紀》
《宋書·前廢帝本紀》
《宋書·後廢帝本紀》
《宋書·順帝本紀》
《資治通鑒》
2、南齊
(1)494年,西昌侯蕭鸞殺鬱林王蕭昭業,立新安王蕭昭文。以蕭鸞錄尚書事、進爵宣城郡公。蕭鸞旋又殺諸王,在外地者,多由典簽執行。不久,蕭鸞進爵為王。又廢蕭昭文為海陵王,旋即殺害。蕭鸞即位,是為齊明帝。蕭鸞係齊高帝侄。
(2)499年,始安王蕭遙光謀廢東昏侯自立,敗死。
(3)500年,雍州刺史蕭衍在襄陽起兵,蕭穎胄奉荊州刺史南康王蕭寶融在江陵起兵。
(4)501年,南康王蕭寶融在江陵即位,改元,是為齊和帝。以蕭衍都督征討諸軍事、假黃鉞。雍州刺史張欣泰等在建康謀廢東昏侯,立建康王蕭寶寅,敗死。蕭衍東下,圍建康。城中內變,王珍國等殺東昏侯。
(5)502年,正月,以蕭衍為梁公,加九錫。二月,進爵為王。蕭衍殺齊明帝諸子。四月,蕭衍即皇帝位,是為梁武帝。廢齊和帝為巴陵王,旋即殺害。
史料:《南史》、《南齊書》、《資治通鑒》
3、蕭梁
(1)548年,八月,侯景反於壽陽。549年,三月,台城陷落,被圍凡四個半月。城內男女十餘萬,死者十八九。五月,梁武帝饑病而死。侯景另立蕭綱為帝,是為簡文帝。
(2)551年,八月,侯景幽禁簡文帝,立豫章王蕭棟為帝。九月,殺簡文帝。十一月,侯景廢蕭棟,自立,國號漢。
(3)552年,三月,梁將王僧辯、陳霸先克建康,侯景東逃,後為部下所殺。
(4)555年,正月,北齊立梁貞陽侯蕭淵明為帝,送之南還。二月,梁晉安王蕭方智在建康稱梁王,年十三歲。五月,王僧辯迎貞陽侯入建康,即位,立蕭方智為太子,稱藩於齊。九月,陳霸先襲殺王僧辯,廢貞陽侯。十月,陳霸先立蕭方智為帝,是為梁敬帝。
(5)557年,十月,陳霸先代梁稱帝,是為陳武帝。次年,殺梁敬帝。
史料:
《南史》
《梁書》
《資治通鑒》
4、陳
(1)568年,安成王陳頊廢帝伯宗為臨海王。次年,即帝位,是為陳宣帝。
(2)582年,陳宣帝死,始興王叔陵欲害太子叔寶,事敗奔隋,被殺於途中。
史料:
《南史》
《陳書》
《資治通鑒》
十一、十六國時期的宮廷政變
1、318年七月,漢主劉聰死,子劉粲即位。八月,漢權臣靳準殺劉粲,自號大將軍、漢天王。十月,劉耀即皇帝位,與石勒共討靳準。十二月,靳準為部下所殺。
2、334年,後趙石虎廢殺後趙主石弘,自稱居攝趙天王。337年,稱大趙天王。
3、334年,成主李雄死,太子李班繼位。李班為雄兄蕩之子,雄子越不服,與弟期作亂。李越殺李班,立李期為帝。
4、338年,成李壽攻克成都,殺李越,廢李期,遂稱帝,改國號為漢。不久,李期自縊。
5、348年,後趙太子石宣恐石虎廢己立石韜,殺之。石虎殺石宣及其妻子。立石世為太子。349年,石虎死,太子石世即位,世兄石遵率兵入鄴,殺世自立。石閔殺石遵,立義陽王石鑒。
6、350年,石閔改姓李,改國號為衛。不久,殺石鑒,並殺石虎諸孫,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魏。既又恢複本姓冉氏。
7、353年,前涼張重華死,世子曜靈立。長寧侯張祚(重華庶兄)先得幸於重華之母馬氏,廢張曜靈,自立為涼公。
8、355年前涼內亂,張瓘、宋混等討張祚,殺之,立張玄靚為涼王。361年,張邕專權,張玄靚叔張
天錫殺張邕,輔政。363年,張天錫殺張玄靚自立,稱西平公。
9、357年,前秦東海王苻堅起兵殺前秦主苻生。苻堅即位,稱大秦天王。
10、386年,西燕內亂,西燕主慕容衝被殺。後又四次易主,終以慕容永為主,稱河東王,東遷至聞喜。
11、398年,後燕頓丘王慕容蘭汗殺燕主慕容寶,慕容寶子長樂王慕容盛殺蘭汗稱帝。
12、399年,後涼呂光稱太上皇帝,以子呂紹為天王。呂光死,其子呂纂自立,呂紹自殺。
13、401年,後燕主慕容盛被部下所殺。慕容熙即天王位,殺叛將。
14、後涼呂光侄呂超殺呂纂,立其兄呂隆為天王。
15、401年,北涼王段業為部下沮渠蒙遜攻殺,蒙遜稱張掖公。
16、407年,慕容熙為苻後築殿,土與穀同價。苻後死,群臣哭
而無淚者均得罪。將軍馮跋等擁慕容雲為主,殺慕容熙。後燕亡。慕容雲即天王位,恢複本姓高。北燕始此。
17、409年,北燕主高雲被寵臣離班、桃仁所殺。馮跋率眾平亂,殺離班、桃仁,稱天王。
18、409年,北魏道武帝殘忍好殺,左右人人自危。十月,被其子拓跋紹所殺。紹兄嗣殺紹,即位,改元,是為明元帝。
19、412年,西秦乞伏乾歸被侄公府所殺,子熾盤嗣位平亂,稱河南王。
20、430年,北燕主馮跋病危,命太子翼攝國事。宋夫人欲立其子受居,矯詔絕內外。跋弟弘知其謀,率壯士入禁中,馮跋驚懼而死。馮弘繼天王位,殺翼及跋子百餘人。
史料:《晉書》
《十六國春秋》
十二、北朝的宮廷政變
1、北魏
(1)452年,二月,中常侍宗愛殺太武帝拓跋燾,立安南王拓跋餘。十月,安南王拓跋餘謀奪宗愛權,反被殺害。尚書源賀等殺宗愛,立太武帝孫浚,是為高宗武成帝。時年十三歲。
(2)471年,北魏獻文帝傳位於太子拓跋宏,自稱太上皇帝。476年,馮太後毒死太上皇帝,稱太皇太後,再臨朝稱製。
(3)528年,二月,孝明帝召爾朱榮兵,以威脅胡太後。胡太後殺孝明帝,立幼主元釗,年三歲。四月,爾朱榮到河陽,立長樂王元子攸為帝,是為敬宗孝莊帝。爾朱榮溺殺胡太後與元釗,在河陰殺丞相高陽王元雍以下二千餘人。
(4)530年,孝莊帝殺爾朱榮於殿上,內外喜噪,聲滿洛陽城。爾朱世隆、爾朱兆立長廣王元曄為帝。爾朱兆兵入洛陽,執孝莊帝歸晉陽而殺之。
(5)531年,爾朱世隆廢長廣王元曄,立廣陵王元恭,是為節閔帝(前廢帝)。六月,高歡起兵討爾朱兆。十月,高歡立渤海太守元朗為帝,是為後廢帝。
(6)532年,高歡廢節閔帝與後廢帝,立平陽王元修,是為孝武帝。魏兩廢帝與東海王(原長廣王)元曄先後被殺。
(7)534年,高歡兵渡河,孝武帝奔關中,依宇文泰。高歡立清河王元亶之子元善見為帝,是為東魏孝靜帝。閏十二月,宇文泰毒殺孝武帝,立南陽王元寶炬為帝,是為西魏文帝。
史料:《北史》
《魏書》
《資治通鑒》
2、東魏
(1)547年,東魏孝靜帝密謀殺高澄,事泄,反遭幽禁。
(2)550年,五月,高洋廢東魏孝靜帝,自立,改國號齊,是為北齊文宣帝。次年十二月,鴆殺東魏孝靜帝。
史料:《北史》
《魏書》
《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