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以和為貴——和之忍 家和萬事興
家,是人生的安樂窩;家,是人生的避風港。一個家庭想要“家和萬事興”,家庭裏的份子必須要能相互體諒、相互包容。忍讓,能讓家庭和睦。雖然學會忍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我們還是得忍讓,因為忍讓能為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忍是一種磨礪,是一種意誌力的體現,是人與環境、事物對抗的心理因素、物質因素的總和。兩軍對陣勇者勝,兩軍相持久者勝。忍是一種明退暗進,更是一種蓄勢待發。忍的終點便是柳暗花明。今天短暫的忍是為了明天更大的成功。《說文解字》中寫道“忍,能也”。忍,確實是有能力、有雅量、有修養的表現,它是積極的,主動的,高姿態的。人人都懂得這個理,那麼家庭就會和諧幸福。
在中國,“家和萬事興”的觀念深入人心。
據說在河北一個農村,村委會的外牆有一塊黑板報,上麵寫著評比五星級家庭的標準:父子骨肉情深,夫妻相敬如賓,兄弟情同手足,妯娌親如姐妹,姑嫂十指相連,婆媳勝過母女。這個村每年都組織婦女集體曬被子,比賽包餃子,比賽擀麵條。村黨委書記說,不孝敬公婆的人,老人的被子就髒兮兮,而孝敬老人的和睦家庭,被子自然幹幹淨淨。
“家和萬事興”是一條治家格言。家庭是社會組織的細胞,是社會結構中最基本的單位,億萬個家庭累加起來構成了我們的大千社會。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密不可分,家庭美德又是社會美德的組成部分,因此,有關家庭的價值觀念和文化傳統是保障社會有序運行的規則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搞經濟發展一樣也離不開“家和萬事興”。我們發展經濟為了什麼,難道隻是為了少數人過上富裕的生活嗎?無論多麼高深的經濟理論難道也隻是為了服務於少數人的利益嗎?縱觀世界各國的競選又有那一個政黨和組織的綱領是為了少數人利益服務的呢?答案是否定的。特別是我們人類在經曆了各種苦難後,在思想認識上對民生、生存方式、人權觀、財富觀,對以靠掠奪他人財富和無節製掠奪自然資源致富的行為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所以,平等待人、平等交往、愛護保護自然、節約能源、痛恨貪汙腐敗、節製無度的私欲膨脹和奢侈的生活消費方式成為當今人類認識的主流。雖然,這條路上充滿了荊棘,但我相信,人類必將克服重重困難和艱辛永遠地追求下去,並將其實現。
“家和萬事興”、“天人合一”是我國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生產實踐觀察,不斷總結出的精辟論述。家庭,是骨肉團聚,情感相依的港灣。小到一個三口之家,大到一個企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它的生息敷衍、榮辱興衰,向人們昭示著一個深刻而又普通的道理——“家和萬事興”。
請看下麵的故事:
孫太太把滿滿一桌飯菜涼了又熱,熱了又涼,那可全都是孫先生愛吃的。然而孫先生早忘了今天是他們結婚5周年的紀念日,而遲遲在外不歸。
終於,孫太太聽到了鑰匙的開門聲,這時憤怒的孫太太真想跳起來把孫先生推出去。孫先生的全部興奮點都在今晚的足球賽上,那精彩的臨門一腳仿佛是他射進的一般。孫太太真想在他眉飛色舞的臉上打一拳,然而一個聲音告誡她:“別這樣,親愛的,再忍耐兩分鍾。”
兩分鍾以後的孫太太,怒氣不覺降了許多。“丈夫本來就是那種粗心大意的男人,況且這場球賽又是他盼望已久的。”她不停地安慰自己,然後起身又把飯菜重新熱了一遍,並斟上兩杯紅葡萄酒。興奮依然的孫先生驚喜地望著豐盛的飯桌:“親愛的,這是為什麼?”“因為今天是我們的結婚紀念日。”
愣了片刻的孫先生抱住孫太太:“真對不起,今晚我不該去看球。”
孫太太笑了,她暗自慶幸幾分鍾前自己壓住了火氣,沒大發雷霆。
學會忍讓,就懂得了怎樣抓住幸福。忍讓,是家庭和諧幸福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一想,比如,在家裏誰說了幾句不中聽的話,你不妨想到,他可能為別的事心裏不痛快,或許他對什麼事誤會了,或許他天生的直筒子脾氣,沾火就爆,過後他會想到自己的不對的,或許是因為他年紀小、想事情不周全,等等。這樣就理解了,寬恕了,容忍了,也就不會放到心裏去。這才是真正的忍,忍了之後,自己的心裏也是坦然的,空闊的,清爽的,平靜的。
試想,如果家庭成員之間因磕磕絆絆、丁丁點點的小事,不知忍讓,不去克製,便針紮火爆地發脾氣,耍野性,這個家庭就不會有什麼和諧幸福可言。我們每個家庭當中,夫妻吵架,都是因為這些提不起來的事引起的。你細細想一下,都應該像孫太太這樣忍耐幾分鍾。那麼事情就會很輕鬆的解決掉。學會忍讓,讓我們在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中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