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你能為企業做什麼 成績永遠沒有上限(1 / 1)

第六章你能為企業做什麼 成績永遠沒有上限

有些人工作了很多年,對工作也是認認真真,可是職業生涯卻沒有太大起色。有的人卻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進取,不斷創造卓越的成就,在職業生涯中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功。比較這兩種人,他們的人生產生了巨大差距,原因就在於後者能夠永遠向前看,做什麼事都力求達到完美,永遠在為下一個目標努力。

有人向美國薪水最高的職業經理谘詢成功的秘訣,他說:“我還沒有成功呢!沒有人會真正成功,前麵還有更高的目標。”這個回答看似沒有給詢問者任何答複,實則已經告訴了他成功的秘訣就在於不滿足現在的成績,不斷地進取,去獲取更大的成功。

每一份工作,不管它有多平凡,都可以不斷地挖掘。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都可以在探索中讓它不斷地複雜起來、精細起來。對更好的追求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正是如此,人類才可以從原始的石洞搬進茅屋,從茅屋住進磚瓦房,再住進今天的摩天大樓。在一代代人的 不斷進取中,人類的物質生活才得以不斷提高,由粗糙簡陋到精細舒適。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永遠都要有一種不滿足現狀的精神。不斷進取,不斷獲得更大的成功,就意味著要要有超越的勇氣,超越別人、超越過去、超越自己。《猶太法典》中說:“超越別人的人,不能算真正的超越;超越從前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超越。”如果勤謹自勉,藉以超越自己,那麼總有一天,你就會自然而然地超越他人,走在前麵。超越自我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過程,這就要求每一位員工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調整知識結構,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持續地充實完善自己,使自己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

看看你手裏的工作,也許你會說這件工作隻有這個程式,別無它法。如果你每天就像被設好程序的機器一樣,按照固定的程式去完成你的任務,日複一日,你的能力、知識就難以提升,也難以取得更大的成績。其實,每件工作都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不斷地改進,在原來的基礎上可以做得更好。你現在采用的工作程式和方法就是前麵的人留下的,你完全可以把它做得更好。如果你能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再探索出更好的方法,改進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好的業績,你就會脫穎而出。一個業務員,如果每一次的業績都勝過上一次,遠遠超過周圍的同事,就會成為企業裏引人注目的一員。一個技術員,通過不斷地研究、探索、試驗,技術水平得到日新月異的提高,很快就會成為企業裏的技術精英。

對待一份工作如此,對待職業更是如此。每一個企業裏的崗位都有層級之分,這個層級是按個人能力遞進來劃分的。如果你甘於做最底層的工作,不肯為此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你就可能永遠呆在那兒,甚至連這樣的崗位也會被做得更好的人取代。相反,隻有不斷進取的人才能不斷上升。但是,上升的前提必須是能力的大力提升,必須是將現有的工作做得更出色,否則就是好高騖遠,就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沒有實力做支撐,一切的想法都隻能是水中月、鏡中花。所有的企業都欣賞有想法、有目標、不斷進取的員工,隻有這樣,企業才會充滿活力,才會永遠流著鮮活的血液,才會不斷提升競爭力。

當年,愛迪生和斯旺等許多科學家在同一時期研究電燈。這時愛迪生已經是家喻戶曉的發明家了。這次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延長燈絲的壽命,怎樣使燈泡的成本更低。經過一年多的艱苦研究,愛迪生找到了能夠持續發光45小時的燈絲,在45個小時中,他和他的助手們輪流地盯著這盞燈,直到燈絲燒斷,接著他又不滿足了:“如果它能堅持45個小時,再過些日子我就要讓它燒100個小時。”他嚐試過做燈絲的材料就達1600多種,包括炭化的紙、玉米、棉線、木材、稻草、麻繩、馬鬃、胡子、頭發等纖維、鋁和鉑等金屬。之後不久,愛迪生使燈絲的壽命延長到170多個小時。《先驅報》整版報導他的成果,對他用盡了溢美之詞。此時正趕上過新年,愛迪生把40盞燈掛在從研究所到火車站的大街上,讓它們同時發亮來迎接出站的旅客。許多人湧來看這種新奇的照明燈,都覺得這是一大奇跡。在人們的交相稱讚中,愛迪生卻對人們說:“大家稱讚我的發明是一種偉大的成功,其實它還在研究中,隻要它的壽命沒有達到600小時,就不算成功。”他在巨大的榮譽之中繼續努力,默默地改進著燈泡,向600小時邁進,結果,他使燈絲的壽命達到了1589小時。

可見,隻要不斷進取,就可能獲得更大的成績。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進取心,有不斷超越自己的精神,愛迪生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事實證明,成績是沒有上限的,隻要你不斷為取得成績而努力,你就會不斷突破,取得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