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揚長避短巧打糊塗算盤第三章揚長避短巧打糊塗算盤 一巧說糊塗話(3 / 3)

紀昀為何如此含含糊糊呢?出於兩種考慮:其一,雖然建議破格提拔這些官員,但沒明說,此意見倘若被采納,是成是敗,名義上自己都沒有介入,皇帝也好,其他人也好,抓不著把柄;其二,嘉慶皇帝秉性聰明,而且有好自作主張的特性。不說吧,自己的意見皇上不清楚,而且皇上會不高興。倘若說白了,恐有教導皇帝、不自量力的忌諱,起副作用。不如用此模糊之法,讓皇帝自己“悟”出道理來,既說出了自己的意見,又迎合了皇帝好自作主張的秉性。紀昀此舉,真是一次一舉兩得的糊塗。

在科學研究中,“模糊”既是一種理論,也是一種思維,它的基礎是模糊數學。凡反映事物屬性的概念的外延不清晰,事物之間關係不明朗,難以用傳統的數學方法來量化考察,即是“模糊”。模糊思維的特征就是承認思維的模糊性,它遵循“亦此亦彼”的模糊邏輯,突破傳統邏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的界限,為人們解決模糊事物中間的問題開拓了廣闊天地。

紀昀這條建議的提出,考慮了太多的把不準的複雜因素,於是他寧願答非所問地模糊它一下,收到了“非模糊”參謀不會有的好效果。

當然,模糊之法不可濫用。嚴格地說,模糊參謀法乃是一種特殊情況下的不得已而為之,如果不需要模糊的時候也來模糊它一下,就會弄巧成拙,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值得注意的是,模糊參謀不等同於模棱兩可。參謀的看法、見解都應該包含在模糊語言之中,並且有可能被對方正確理解,不至於產生歧義。紀昀的一番話貌似文不對題,含含糊糊,其實他真正讚成什麼,反對什麼是很清楚的,紀昀早已算定他的參謀對象能悟出來。

◇ 對戀人而言:“愚蠢”情話可多說

愛情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瞬間火花,所以當愛情降臨到每一個人頭上時,這個人就神經錯亂了,說傻話了,幹傻事了。所有動人的情話都是傻話,毫無道理的瘋話。情話是動人的,情話是可笑的,情話是愚蠢的,世上的話有千百種,唯有情話才是具備風馬牛不相及的多種特點。

一對戀人躺在草地上喁喁細談,天上繁星點點,深藍的夜空如一張平滑的天鵝絨,分外剛徹、柔潤。在深藍色的底色襯托之下,星星格外地美麗,一明一滅,閃閃發亮。

女友仰麵看天,驚喜地喊道:“天上的星星真美!我真想摘下一顆來。”

男友聽後,不加思索地回答:

“你等著,我去給你摘。”說著,站起身就走。

女友樂得咯咯直笑:“傻瓜。你怎麼去摘呀?”

一句話說得男友恍然大悟。

摘天上的星星在我們看來自然是句傻話,也許隻有瘋子才會說出口,然而男友卻不加思索地衝口而出,這看似傻乎乎的話實際上卻是一句極其聰明的話。女友從這句話中便可體會到男友對自己的一片愛心,任何女孩子都恨不得男友把心掏出來,為自己做一切事,即使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男友正是借這句不可能實現的承諾表明自己對女友的心跡,一句傻話便可贏得女友的芳心,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有人說,戀愛中的人都是傻瓜,這也許是經驗之談。的確,愛情的光環會使你不知不覺地做出些傻事來,然而這種“傻”包含著狡黠,實乃大智若愚。

◇ 對示愛而言:用罵示愛情更濃

語言是人類信息溝通的主要工具之一。語言作為一種互動符號,代表著觀念、意誌、態度和感情,而且還影響著人際關係中的互動行為,特別是在兩性的心理等方麵,語言在傳遞感情、表達意誌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是戀愛雙方感情交流的主要形式。例如,鬥嘴就是這樣一種語言遊戲。有時鬥嘴還是消除戀人間摩擦的一種別致而有效的方式。

小黃和女友出外旅遊,很不順利,不是走錯路線,就是耽誤了食宿,這時候女友撅起小嘴抱怨:“哎呀,怎麼跟你在一起就老是碰到倒黴的事呢?”

麵對指責,小黃沒有說:“嫌我不好,你另找別人!”這樣的氣話,而是說:“對啦,我們就是夫妻命嘛!”

女友聽到這話,打了小黃兩下,氣自然也消了。

戀人中鬥嘴是一種有趣的語言遊戲。記得一篇小說中,就描寫了兩位戀人間的一段鬥嘴:

“我真不懂,你怎麼不能變得溫柔點。”

“我也真不懂,你怎麼不能變得溫和點。”

“好了……你缺乏柔,我缺乏和,綜合地說,我們的空氣一直缺少了柔和這玩意兒。”

“需要製造嗎?”

“你看呢?”

“隨便。”

“以後你能溫柔點就多溫柔點。”

“你能溫和也請溫和些。”

“認識四年,我們吵了四年。”

“罪魁是你。”

“你也有份。”……

不難看出,這對戀人,兩人彼此依賴、深深相愛,但是都具有獨立不羈的性格,誰都想改變對方,誰又都改變不了自己。然而從兩人針鋒相對的話語裏,我們分明感覺到他們彼此的寬容、相知,我們會很真切地感覺到濃濃的愛意從他們的內心流溢而出。這段對話十分典型地反映出戀人間鬥嘴的特點:

一是目的的模糊性。戀人間鬥嘴一般並非要解決什麼實質性問題、作什麼重要決定,而僅僅是借助語言外殼的碰撞來激發心靈的碰撞,從而達到兩顆心的相知與相通。因而戀人們常常為一句無關緊要的話、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鬥得不可開交,局外人很難領會到其中的奧妙與樂趣。

二是形式的尖銳潑辣。戀人間的鬥嘴從形式上看和吵嘴很相似。你有來我有去;你奚落我,我挖苦你,毫不相讓。但與吵嘴根本不同的是:鬥嘴時雙方都是以輕鬆、歡快的態度說出那些尖刻的言詞,有了這層感情的保護膜,鬥嘴就成了一種隻有刺激性、愉悅性卻無危險性的“軟摩擦”,成了表現親密與嬌嗔的最好方式。不難想像,當含淚說出“起碼你比較該死,比較混蛋”時,臉上是帶著親切而頑皮的笑容的。如果換一種冷若冰霜的態度,那麼這句話就不再是鬥嘴,而變成辱罵了。

鬥嘴具有形式上尖銳而實質上柔和的特點,它就比直抒胸臆式的甜言蜜語有了更大的展示情人間真實感情與豐富個性的廣闊空間。在這種輕鬆浪漫的遊戲中,戀人間加深彼此的了解,增進相互的感情,同時也調劑愛情生活,使戀愛季節更加多姿多采。◇ 對教育而言:讚美比責怪更有效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由於年齡限製、能力局限,當他們努力學做一些事情,以得到家長的肯定和表揚時,雖然出於良好的動機,往往卻把事情做壞了。這時要學會用讚揚來代替批評。在《孩子,我並不完美,我隻是真實的我》這本書裏,著名的心理學家傑絲·雷耳評論說:“稱讚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但是我們大多數的人,隻是善於躲避別人的冷言冷語,而我們自己卻吝於把讚許的溫暖陽光給予別人。”實踐證實,當批評減少而多多鼓勵和誇獎時,人所做的好事會增加,而不好的事會減少。

李偉的女兒娟娟剛好6歲,很懂事,知道體貼人。一天,李偉下班後疲憊地朝沙發上一靠,一點也不想動,懂事的娟娟走過來說了聲“我給爸爸倒水喝”,便走進裏屋去了。突然“砰”地一聲,裏屋傳出暖水瓶被打碎的聲音。李偉急忙跑過去一看,還好,小娟娟安然無恙,隻是被嚇呆了,等著爸爸的“評語”。李偉沒有嗬斥孩子,而是溫和地抱起小娟娟安慰道:“好閨女,幸虧沒燙著。你現在還力氣小,咋能拿動這麼重的暖瓶呢,但我閨女真孝順,知道給爸爸倒水喝,等你長大後肯定是個大孝女。”娟娟聽到爸爸沒有批評自己做壞了事,反而誇讚她孝順,高興地說:“爸爸,等我長大後,一定好好孝順你。”

李偉處理這件事正是立足於了解孩子的弱點,繞開來讚揚了女兒的孝心,同時,也說明了孩子把事情做壞的原因,巧妙地解決了這件事,父女關係更加融洽了。若是孩子做錯了事,不問是非,一陣痛打或嗬斥,顯然是一種拙劣的方式。

台灣著名作家席慕容的《心中的彩虹》中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到了三年級,席慕容仍然是不受歡迎的遲鈍學生,常常會逃學、說謊。有一次成績單發下來她是第三十五名,她在廁所裏用紙條貼上再用墨水塗改成第五名。她父親在客廳裏等著姐妹們交出成績單,兩個姐姐總是第一名、第二名,而當她兩手發抖地交出成績單時,她心裏很清楚在場的人都知道她在做偽,奇怪的是大家都很“糊塗”。兩個姐姐都“糊塗”地站在旁邊不言不語,父親“糊塗”地用很平和地口吻說:“老師怎麼把成績單搞得這麼髒?你明天問一下老師再告訴我,好嗎?”席慕容後來回憶說,她非常感激姐姐和父親的“糊塗”,讓她在第二天晚上心甘情願地向父親坦白了一切。

“糊塗”其實是一種教育藝術,它能折射出一個人的涵養和智慧。為師者,應該多借鑒一些“糊塗”藝術。“糊塗”護佑學生自尊的人格如席慕容的父親,如果不可理喻孩子的“虛偽造假”,而是勃然大怒,當眾痛快淋漓地將女兒訓斥一回;要麼是發人深省、意味深長的疏導一番,或許也能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甚至孩子痛苦淋漓的申訴,信誓旦旦的表白,確能給人立竿見影的奇效。但終究是深深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終究摘獲不了教育的甜美果實。席慕容的父親深知“被人尊重和信任的願望是人類天性最深刻的衝動”。不難推想,席慕容的健康成長,乃至在文學方麵的造詣,當然是離不開父親對她自尊心的善始善終的“糊塗”般的護佑的。“糊塗”給的是孩子驚醒的藥方、自省的平台、反省的窗口。席慕容父親的“糊塗”,給女兒的是關愛和自信。父親懂得,因為孩子的“過失”而遭受到訓斥,孩子的興趣可能一次次被抑製,意誌可能被一次次磨平,激情可能一次次被澆滅。教育應該讓孩子能感受到生命的尊嚴,讓孩子能感受到學習的成功和樂趣。使孩子對未來充滿幻想,對生活充滿熱愛。絕對不應該帶給孩子慘敗的記錄,帶給他們苦痛的經曆,帶給人生灰色的回憶。

人們愛聽讚揚的話,是人的自尊心和榮譽感的需要,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正因為如此,家長對孩子的表現進行評價時要多用鼓勵少用批評,盡可能不失時機地給孩子以充分的肯定、激勵和讚揚,使孩子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