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鬆下公司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以其管理方法先進,被商界奉為神明。他就極善於運用糊塗哲學。
後騰清一原是三洋公司的副董事長,慕名鬆下,投奔到鬆下的公司,擔任廠長。他本想大有作為,不料,由於他的失誤,一場大火將工廠燒成一片廢墟。後騰清一十分惶恐,因為不僅廠長的職務保不住,還很可能被迫追究刑事責任。他知道平時鬆下是不會姑息部下的過錯的,有時為了不大點事也會發火。但這一次讓後騰清一感到欣慰的是鬆下連問也不問,隻在他的報告後批示了四個字:“好好幹吧。”
鬆下幸之助的做法看似不可理解,這樣大的事故竟然不聞不問。其實這正是鬆下的精明之舉。
後騰清一的錯誤已經鑄下,再深究也不能挽回公司的經濟損失。另外,在犯小錯誤時,大多數人並不介意,所以需要嚴加管教,而犯了大錯誤,任何人都知道自省,還用你上司去批評嗎?鬆下的做法深深地打動了下屬的心,由於這次火災發生後,沒有受到懲罰,後騰自然會心懷愧疚,對鬆下更加忠心效命,並以加倍的工作來回報鬆下的寬容。
鬆下用自己的寬容,換得了後騰清一的擁戴。
糊塗上司懂得寬容之心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寬容猶如春天,可使萬物生長,成就一片陽春景象。宰相肚裏能撐船,不計過失是寬容,不計前嫌是寬容,得失不久據於心,亦是寬容。寬容之所以必要,一則因為寬容可以贏得下屬的忠誠,保持其積極進取的心;二則因為寬容可以使自己不受一時得失的影響保持對事情正確地判斷;三則因為寬容可以建立企業內部融洽的關係。
寬以待人的上司看似糊塗、軟弱,實則為自身進千步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糊塗上司的精明之處,便在於此。以寬容對待狹隘,以禮貌謙恭對待冷嘲熱諷。不將心思牽於一事一物,不將一絲哀怨氣惱掛在心頭.這是作為一位領導人理應具備的容人雅量。
古人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於現代人來說,領導的肚子裏要能跑火車才行。對於具有不同脾氣、不同嗜好、不同優缺點的人,你要學會去團結他們,因為你是一位領導者,你應具備一顆火熱而寬容的心。
◇ 見人之長,容人之短
企業管理上有句名言:“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財富”同“巨匠手中無廢料”是一樣的意思。高明的管理者能夠發現每個人身上可用的地方,了解每個人的才能,用其所長避其所短,讓每個人充分發揮他的效用,遇到不同的事情,用不同的人,使管理收到最大的效用。
有一則西鄰五子食不愁的故事。講的是西鄰有五子,但五子“各有千秋”:長子質樸,次子聰明,三子目盲,四子背駝,五子腳跛。按照常理看,這家的當家人日子很難過。可是西鄰有方,日子過得不僅不差,反而很是不錯。他對自己的兒子各有安排:“老大質樸,正好讓他務農;老二聰慧,正好讓他經商;老三目盲,正好讓他按摩;老四背駝,正好讓他搓繩;老五腳跛,正好讓他紡線。”
你看,這一家子人,各展其長,各得其所,“不患於食焉”。在常人眼中,短就是短,而在有見識的上司看來,短也是長。即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精明的上司就如同這位西鄰,善於用人之長,比如:遇事愛鑽牛角尖者——安排他去當質量檢查員;處理問題頭腦呆板者——安排他去記考勤;脾氣太強、爭強好勝者——安排他去當攻堅突擊隊長;辦事婆婆媽媽愛磨蹭者——安排他去抓勞保;能言善辯喜聊天者——安排他去搞公關接待。任何正常的人,都是有短有長的,都是有優點也有缺點的,有時一個人的優點與缺點往往結合在一起。所以說領導看人、待人,要見人之長、容人之短,與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以天下之大,是非曲直到處可見,如果事事都去爭個你對我錯,不僅生活得很累,恐怕也會得罪不少人,與其這樣,還不如做個明明白白的糊塗人,對於一些是是非非,不妨由它去吧!
◇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法國有位農學家,在德國吃過土豆,很想在法國推廣種植這種作物,但他越是熱心的宣傳,別人越不相信。醫生認為土豆有害於人的健康,有的農學家斷言種植土豆會使土地變得貧瘠,宗教界稱土豆為“鬼蘋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這位一心推廣土豆種植的農學家,終於想出一個新點子。在國王的許可下,他在一塊出了名的低產田裏栽培了土豆,由一支身穿儀仗隊服裝的國王衛兵看守,並聲稱不允許任何人接近它,挖掘它。但這些士兵隻在白天看守,晚上全部撤走。人們受到禁果的引誘,晚上都來挖土豆,並把它栽到自己的菜園裏。這樣,沒過多久土豆便在法國推廣開了。這個推廣土豆種植的主意獲得成功,就得益於情境的巧用。直言土豆好,人們不信;由皇家種植,國王衛兵看守,暗示的情境意義即:是貴重物品。由此誘發了人們占有的欲望,加之栽種後親自品嚐與體驗,確信有益無害,就會完全接受了這種作物。這裏交際情境的魅力,就在於利用了人們的好奇心理,睜一眼,閉一眼,創造了一個使人接觸土豆的契機,所以產生了可喜的效應。
生活中也是這樣。俗話說得好: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如果我們總是睜大眼睛,就像兩眼球是顯微鏡似地觀察、計較別人的缺點和不足,那麼,我們永遠不會滿意對方,我們會嫌棄、厭惡別人,就處理不好與同學、同事、朋友、親人、愛人的關係了,會破壞起碼的團結關係,會失去朋友,甚至失去親人和愛人。如果我們閉上一隻眼睛,以一份寬容的心看待別人的缺點和不足,給別人一份信心,給自己一份輕鬆,生活就變得可愛多了。
有個孤兒被一個目瞽的算命先生收做徒弟,某日一枚銀元掉落地上,徒弟剛伸手,卻讓師傅搶先一步揀去。於是西洋鏡看破,原來師傅的目瞽是假的!師傅說,偽裝是為了生計,為了這生計你又不得不偽裝。你看,那個女人手持藥方,步履匆匆而神色慌張,你就知道她家裏人得了急病;那個男人大腹便便,講話打哈哈,你就猜出是位當官的。如此,替人算起命來就容易多了。徒承師業,這孤兒後來也裝成瞎子,戴上一副墨鏡周遊四方,號稱“瞎半仙”。在他的算命生涯裏,找他算命的可謂三教九流都有,有秘書陪同的官員,也有官員陪同的更大官員,有身邊人替他付算命錢的,也有自己從一隻“紅包”裏抽出錢來的。反正人家都以為他是瞎子,隻會閉眼替人算命,不能睜眼看這現實世界。事實上某些人在他眼前一站,他就認出是誰了。對其中的某位,“瞎半仙”或許會在肚子裏直笑:昨天我在電視上看你口沫飛舞地做掃除迷信報告,今天你卻到這裏聽我做算命文章。
這種行為在生活中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糊塗。在生活中,糊塗不等於馬虎,糊塗是一門學問,包含著物極必反的深奧道理,屬於清醒的最高級別,需要傾注大量的文化情愫進行長年累月的修煉之後才能自然流露。而馬虎是不需要什麼的,隻不過是一種陋習罷了。
將“糊塗學”活學活用到生活中,也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成語叫做視而不見。對有些事情,你好像已經看見了,好像又沒有看見。上司的某些醜陋,你看得明聽得清,但你就是擺出一點兒也不知道的樣子,故意讓自己蒙在鼓裏。倘若你說自己知道了,那你就是聰明過頭。
◇ 該放手時就放手
有這樣一個話題:國君愚昧無能,但充分授權,把國家大事托付給良臣,這是好的國君嗎?當然是好國君!業績出色的比如齊桓公,聲色犬馬、吃喝嫖賭,但沒誤了“一匡天下,九合諸侯”,這是因為他完全信任管仲的緣故;業績差點兒的比如劉禪,也安享榮華富貴幾十年。領導者最大的任務,甚至誇張地說,唯一的任務,就是找到經理人才,讓這位經理再找其他人才當副手,一層一層延續下去。領導者,依俗話說,躺著幹就可以了。
有名的英國大出版家可裏夫一生所做的事業極為繁多。一般人根本無法應付,但他卻很輕鬆地於每項事業,不能不令人驚奇,有的朋友問他是如何處理這麼多事時,他笑著對朋友說:“其實,我也沒幹什麼,我隻是負責指揮工作。具體的機械式的工作我都交給那些可以幹好的人去做,而且他們都幹得很好。我深刻體會到,要想成就一番事業,最為關鍵的是每時每刻都在創新的計劃,而並非動手去做那些助手們完全能辦理很好的細致工作”;可裏夫的話,表達了領導者成功的訣竅,正如計算機公司經理派特生所說:“不要去做可以交給別人去做的事情。”
領導者要學會“偷懶”,但這種“放”是合理的,是適當的“放”又並非放任自流。正像派特生所得出的結論,一個領導性的人物,最主要的是將其智慧和精力用於設計出卓越超人的思想計劃,創造出新的東西,而不是要去機械地做一些其他人也可以做的瑣事。一個真正能站住腳跟的領導者,永遠是機器的製造者,而不是機器上的某個部件。派特生做過一次實驗證明自己的想法,他將寫字間和工廠的重要主任職員調開十多人,最終發現組織運轉正常,根本工作不受影響,這實驗正說明了領導者該放就放的道理。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領導者總是擔心把事情交給別人去做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或者擔心別人會把事情搞砸,甚至有時明明知道別人也能做得很好,卻仍然放心不下,偏要親自去做不可。這些領導者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每日裏不知忙成什麼樣子,不能說不辛苦,也不能說不盡心敬業。但是,卻又往往是事倍功半,常常將事情搞得雜亂無章,亂作一團,恰似熊瞎子掰玉米,掰一個掉一個。這樣的領導者是不高明的,也是不懂的授權下屬,裝糊塗的妙用。
有些領導者似乎生怕自己權力太少太少,拚命地為自己攬活幹。本來沒有事,卻又偏偏自己給自己找些事幹,而且無論大事小事都極力想去看一看、管一管。好像他不去告訴別人,別人就不知怎樣去做似的,有的就是擔心不經常過問一下雜事,別人就會忽略了他的存在似的。有這種想法的領導者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領導者如果擔心自己權力少或權力小而去狠抓瑣碎的具體事,勢必會使其他人無所事事,顯然成了混飯吃的多餘的人物,領導者自己孤獨的一個人轉個不停。倒是別人優哉遊哉地呆在一旁,像是觀看猴戲的觀眾。雖也不住拍手叫好,心中卻將你當作被耍的寵物,又怎會把你放在眼裏,記在心上呢?更不消說,因為你搶去了其他人該幹的活,相當於剝奪了他的職權,反過來,他們又會聯合起來,領導者本欲多撈些權力,最終落得許多空頭的權力,費盡心機,勞累一場也隻會使自己的威信降低,原來的權力也相應隨之下降,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說,該放手時就放手,輕輕鬆鬆為職守。
很多精明能幹的總經理、大主管坐在辦公室的時間很少,常常在外旅行或出去打球,而他們公司的營業卻絲毫未受不利的影響,公司的業務仍像時鍾的發條機製一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那麼,他們如何能做到這樣省心呢?他們有什麼管理秘訣呢?什麼也沒有,如果有的話,那隻有一條:把恰當的工作分配給恰當的人。
◇ 工作中沒有超人
在這個社會上,你不可能單獨地完成一件事情,即使做一個小小的螺絲釘也是要花很多工序的。隻有綜合各方麵的因素與資源,才能達到目的。不要妄想自己一個人能把所有事情做完、做好。必須記住:你不是超人。和睦地與周圍的人相處,把他們的長處為你所用,這才是聰明人的選擇。
在一個古老的國度裏,王後突然得了一種病,所有的太醫都醫治不了。後來,有個民間的神醫進宮給王後診斷,開了個藥方,說能治好這個病。可是,這個藥很奇怪,需要一個很特別的藥引子,就是老虎的奶。老虎屁股都摸不得,更別說老虎的奶了,大家都一籌莫展。於是,國王貼出懸賞,說是誰能取得老虎的奶,便能得到100兩黃金。
村裏一個聰明的小孩看到這個懸賞後,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每天跑到山上老虎洞的附近,給母老虎送上一隻活的小動物。差不多兩個星期後,小孩和母老虎的關係很親密了,終於順利地取到了一點老虎奶,可以給王後當藥引子用。
小孩高興地往王宮走去。正在這時,他身體的各個器官吵起架來,鬧得不可開交。它們各自都認為自己是在這次取奶過程中貢獻最大的。
腳說:“正是因為有我,才能走到老虎洞,然後才取到了奶。”
手說:“不對,即使你到了洞裏,如果沒有我,你用什麼拿奶呢?”
眼睛說:“你倆都說錯了,要是沒有我,連老虎都看不見找不著,更別說取奶了。”
這時,舌頭也突然加入進來,說:“如果我不能說話,你們取到了奶也沒用。”
腳手眼們一聽,馬上把矛頭一致對著舌頭,群起而攻之:“你這個沒有骨頭的家夥,取奶的時候你出了什麼力了,竟然在這裏妄自尊大。”
舌頭一看情勢不妙,趕緊閉口不語。
進了王宮,舌頭又開口說:“我就不說了,等會兒你們就知道到底誰最重要了。”
到了王後麵前,小孩獻上老虎奶,王後分辨不出這是什麼奶,便問那小孩。
小孩回答說:“這是狗奶。”這時腳手眼們才知舌頭的重要,連忙向它道歉。於是,舌頭才改口說:“不,是我說錯了,這是貨真價實的老虎奶。”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用的,此時無用,彼時也許就有用。對於人來說也是如此。在與人相處中,我們必須正確看待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和睦相處、相互尊重,並且努力使自己揚長避短,和別人團結合作。
工作中,我們總是在無意中忽略認為不如自己的人,無意中忽視他人的作用。“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才也各有長處和短處,不可能個個都是完人。而且有些人才往往是兩頭冒尖,長處很明顯,短處也很突出。對這些人才,除了用其所長外,還要注意容其所短。
◇ 糊塗婆媳,互相寬容
婆媳關係是家庭中最難處理的關係,婆媳矛盾則是一個令清官也為之發愁的難題。在婆媳矛盾的背後,隱伏著母子之愛和夫妻之愛的競爭,這種競爭往往是無意識的競爭,事實上卻是婆媳矛盾激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父母為了把子女撫育成人,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傾注了大量的愛。一般說來,到成家之前,兒子總是把母親視為自己最親的親人。但是,一旦兒子結了婚,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開始感受到夫妻之愛,這時,母子之愛便自然而然地降至次要的地位,兒子新家庭的利益不可避免地放到了他原來家庭的利益之前;而且,兒子在生活中遇到了什麼問題,首先關心他的總是媳婦,而兒子也總是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更多地、更主動地向媳婦傾吐,把媳婦視為“第一參謀”。這時,做母親的便會感到感情上受到了冷落,加上兒子成家以後同自己的接觸較以前大為減少,做母親的如果不體諒,便會埋怨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而把一肚子的怨氣一股腦兒全傾瀉在媳婦身上。因此,做母親的要有“宰相肚裏能撐船”的氣度,看到兒子和媳婦相親相愛,齊心持家,應該為之感到高興,切不可妄生被冷落之感和疑忌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