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二糊塗自有糊塗福(1 / 3)

第一章 二糊塗自有糊塗福

聰明人大都才華不外露,鋒芒內斂;善於權大小,重長遠,趨大利,不爭一時的先後、長短;善於控製、調節自己,目光遠大,自信心強;有本事,有人格魅力;團體意識強,人際關係一般不錯。聰明人總是少數,是人群中的中堅力量,甚至是核心分子。這類人往往大智若愚,善於藏拙,返樸歸真,新誦真人不露相。明白人能獨善其身,世事通曉,性格豁達,淡泊明誌,進退自如,榮辱不驚,生死泰然,心靜如水。

◇ 糊塗的人最快樂

很多人為記憶而活著。記憶就像一本獨特的書,內容越翻越多,而且描敘越來越清晰,越讀就會越沉迷。但是,也有很多人是為健忘而活著的,過去的一切事情對他來說都是過眼煙雲和耳邊風,不計較過去,不眷戀曆史,不歸還舊賬,隻顧眼前的現在。

健忘人生未嚐不是一種幸福。因為人生並不像期望的那麼充滿詩情畫意,那麼快樂自在。人生中有許多苦痛和悲哀、令人厭惡和心碎的東西,如果把這些東西都儲存在記憶之中的話,人生必定越來越沉重,越來越悲觀。實際上的情景也正是這樣。當一個人回憶往事的時候就會發現,在人的一生中,美好快樂的體驗往往隻是瞬間,占據很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時間則伴隨著失望、憂鬱和不滿足。

那麼,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忘記什麼呢?糊塗學提倡一要忘記仇恨。一個人如果在頭腦中種下仇恨的種子,夜裏夢裏總是想著怎麼報仇,他的一生可能都不會得到安寧。二要忘記憂愁。多愁善感的人,他的心情長期處於壓抑之中而得不到釋放。愁傷心,憂傷肺,憂愁的結果必然多疾病。《紅樓夢》裏的林黛玉不就是如此嗎?在我們生活中,憂愁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三要忘記悲傷。生離死別,的確讓人傷心。黑發人送白發人,固然傷心;白發人送黑發人,更叫人肝腸欲斷。一個人如果長時間的沉浸在悲傷之中,對於身體健康是有很大影響的。與憂愁一樣,悲傷也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隻是給自己,紿他人徒添煩惱。逝者長已矣,存者且偷生。理智的做法是應當學會忘記悲傷,盡快走出悲傷,為了他人,也為自己。

◇ 糊塗的人善經營

日本有一家奇士達公司,其經營理念是:“吃虧就是占便宜,所以情願選擇吃虧一途。”對於以利益為目標的企業來說,這種經營理念,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競爭對企業來說,是絕對目標,可是這家公司,卻像是出來行善般地經營,不免令人懷疑:公司開得下去嗎?會有利潤嗎?

實際上,奇士達公司卻快速地成長,成為年營業額2000億日元的績優公司。那些好聽的經營理念,成了公司的發展商機。

企業最怕賠錢,吃虧的生意是不做的,而奇士達公司將這些沒人願意做的生意承接下來,反而沒了競爭對手,生意自然大好。社長鈴木清一先生的苦心經營,為社會提供了物品,也為自己帶來了財富。許多公司不願虧損,而奇士達卻因為做虧損的生意,反而帶來商機。

中國古代東海地方有個姓錢的老翁,他發家後要在城裏買一處房產。有人對他說:“某處有所房子,已議好了七百兩銀子的價碼,很快就售出了,您抓緊時機去把它買下來吧。”錢翁看了房子,決定出一千兩銀子與房主成交。

錢家的人都不理解,說:“已議好價為七百兩銀子,驟然增加三百兩,這值得嗎?”錢翁笑道:“這裏麵自有道理。我們原是小戶人家,房主避開眾多的買主而售給我們,不多付些錢,會使其他買主有怨言。況且房主也會覺得不合算,心存芥蒂。而現在我以一千兩銀子買下價值七百兩銀子的房子,既堵住了其他買主的口,使他們覺得無利可圖,又使房主感到不吃虧。從此以後,這房產就可以作為我們錢家的產業而永無後患了。”錢翁買了這所房子一年後,市場整體房價上漲了一倍有餘,其他的房子買主都因為賣主覺得價虧而事後要補貼,或又轉手再賣,造成了很多糾紛。唯有錢家房子住得十分安穩。

這個故事中,錢翁多用三百兩銀子買下房產的安定。從表麵上看,錢翁是吃虧了,但正是由於吃了這個虧才避免了事態向不利的方向發展。正所謂吃虧是福。如今學習錢翁也很有現實意義。比如,長春就有一家遠近聞名的“糊塗樓酒家”,它獨辟蹊徑,選擇的地點不是經營酒店的“風水寶地”,而是在永昌胡同內的居民區。雖沒有大量流動人口,卻有眾多的回頭客,且這裏的店鋪租金相應要便宜得多,從而酒家整體成本降低很多。“糊塗樓”的經營高招是別出心裁的:免費為每位客人贈送一碗“糊塗粥”。這碗以玉米麵為主,用十幾種配料做成的“糊塗粥”,成本也要兩元多錢。“糊塗樓”還為送客上門的司機送上酬金,感謝他們把顧客送到酒店。一位經常拉客人到酒店的出租車司機說:“錢不在多少,這份情讓人難忘。”據稱,從1995年2月至11月,該酒店就為出租車司機支付了2000元的酬金。“糊塗樓”酒店的火紅生意,正應了一句古訓:“好酒不怕巷子深”。有知情者評說:“糊裏糊塗”送粥送錢的酒店看似糊塗,其實聰明得很。

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在我們許多人的眼睛裏,把“吃虧”看作是蠢人的行為,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判斷都是錯誤的,一些“虧”隻不過是事情的表象而已。

◇ 糊塗的人會辦事

智者說:吃虧是福。因為吃虧你就成了施者,朋友則成了受者,看上去,是你吃了虧,他得了益,然而,朋友卻欠了你一個人情,在友誼、情感的天平上,你已加了一個籌碼,這是比金錢、比財富更值得你珍視的東西。吃虧,會讓你在朋友眼裏變得豁達、寬厚,讓你獲得更深的友情。這當然會使朋友更心甘情願幫助你,為你辦事。

與朋友相處不要怕吃虧,尤其是當朋友有困難的時候更應如此。不管是大虧,還是小虧,隻要對搞好朋友關係有幫助的,你都要盡可能地接受,不能皺眉。沒有幾人會不知道“紅頂”商人胡雪岩,他的發跡史實際上就是一個善於做人、善於吃虧的經曆。

胡雪岩本是江浙杭州的小商人,他不但善經營,也會做人,常給周圍的人一些小恩惠。但小打小鬧不能使他滿意,他一直想成就大事業。他想,在中國,一貫重農抑商,單靠純粹經商是不太可能出人頭地的。大商人呂不韋另辟蹊徑,從商改為從政,名利雙收,所以,胡雪岩也想走這條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