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成功的法則 擇鄰而居,擇友而交
哈維·麥凱
(世界排名第一的人際關係大師,麥凱信封公司董事長)
如果你想改變你的命運,就一定要從改變你的朋友圈開始。你必須以開放的心胸去接納各行各業的優秀的人,進步從你與優秀的人交往開始。
孟母三遷的故事是婦孺皆知,孟母擇鄰說明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荀子在《勸學》篇裏說:“品質高尚的人居住一定要選擇地方,交遊一定要選擇朋友,這是為了遠離歪風邪氣而接近仁義道德。”荀子強調交友的重要性。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交友要慎重。
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每個人的大腦都在隨時發出一種電波信號,就像是電視台發射的信號一樣。你交往的朋友若是積極向上的,你跟他們在一起時,無形之中會接受他們頭腦中發出的積極向上“富有”的信號;如果你交往的朋友是一些消極,玩世不恭,自私自利的人,你的大腦也會同樣吸收他們消極的信號。日久天長,你的大腦吸收了很多他們的“窮信號”,你就會逐漸變窮。
在悉尼,我注意到了這樣一種現象,並經常和朋友討論這種現象,如果窮人住在富人的區,幾年後,窮人也脫貧而變成了富人。一個人未來五年以後的成就(財富和社會地位等),取決與同你密切聯係的五位朋友收入的平均值。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快的方法是找到這樣的人,與之相處。我們想擁有財富,我們就得與富人相處,窮也要站到富人堆裏。
悉尼的住房是以居住的地區來區分房價的。富人區的一棟小房子的價格,可能會超出在窮人區的一棟豪宅。聰明的人看到這個道理後,花同樣的錢買一棟小房子在富人區,卻不會買一個大房子居住在窮人區。有些人開始買不起房,就出高租金來租住在富人區的房子。
我本人也有這樣的經曆,在早期上學打工的階段,租住在較好地區房子裏,房子很破舊而且租金貴,但心裏感覺很好。這種居住環境所產生的效應有什麼道理呢?當你住在富人區,你每天看到別人開著好車,住著好房,談吐衣著都充滿了自信與成功感,你便會受到刺激,受到感染,從而奮發努力。這種人文環境從外界逼迫你致富。如果你住在窮人區,反正大家都一樣,誰也不比誰好。你就很容易心安理得,感覺自己還不錯。如果你的左鄰右舍還不如你,你很可能感到自己蠻成功的。你成功的動力和壓力自然就減少很多。
交朋友也是一樣。如果經常和一些有幹勁、有上進心的人在一起,談話和玩耍之中,都會涉及到努力成功的話題和例子;如果你總是和一些混天度日的人在一起,談話的內容多半是花邊新聞或發牢騷,或者是一些簡單娛樂性的話題,隻能是消磨時間。
財富是靠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而不是靠發牢騷之後又去打撲克變出來的。你周圍的人,經常發出一些負麵信息到你的大腦中,你的大腦就會不斷輸入這些使人失敗的負麵信號,時間久了,你的心裏就會受到影響。
我剛到悉尼時,有兩個好朋友也都是一貧如洗的窮光蛋。大家剛開始都是在餐館或肉店打雜,幹最辛苦的工作,拿最低的工資。每逢周末休息時,三個人便聚在悉尼歌劇院對麵的草坪上碰頭聚會。我們談話的內容多半是如何發財致富的吹牛皮,盡管是吹牛皮,但腦子裏總是充滿著奮進向上的信號。幾年後,我們三個人都事業有成,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事業,都住進了一般澳洲人一輩子也買不起的豪宅大院。
這條規則,不是說你不要交沒錢的窮朋友,而是要交往雖然現在沒有錢,但內心是奮發向上的窮朋友,他們有理想,有鬥誌,講話辦事都有一種活力和幹勁,他們的想法和說話是帶有金子色彩的。接觸這類朋友,你的大腦也會經常輸入金子色彩,時間久了會幫助你在生活中挖到更多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