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晉商精英人物 霍英東
霍英東,1923年5月出生於香港,原籍廣東番禺,祖籍山西霍州。個人資產達130億港元,位列香港十大巨富之一。
1953年,霍英東創辦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及有榮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先後擔任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長,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永遠名譽會長,香港足球總會會長、永遠名譽會長,國際足聯執委,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名譽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推選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1993年3月,霍英東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五屆、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
霍英東出生在一個窮苦潦倒的水上人家,為了生存,17歲輟學給人打工,做過運煤工、貨車修理工、鉚釘工、試糖工等。
霍英東是靠香港房產發家的。采用房產預售的方法,利用想購房者的定金來蓋新房,便是首先由霍氏想出來的。這一創舉使霍英東的房地產生意頓時興隆,一舉打破了香港房地產生意的最高紀錄。
以前,隻有有錢人才能購置物業。如果要買幢樓,必須準備好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現金,一次性付清。這就是所謂的“當麵交錢,當麵交屋”。少一分一毫也不行,拖一時半刻也沒有通融的餘地。
買一幢樓如此,買一層,買一個套間,也是如此。這使得無論買者還是賣者,都感到周轉不過來,霍英東開始考慮更好的辦法:“隻有最大限度地擴大購置對象,房產才能‘發’起來。”於是,他采取了樓宇“預售”的辦法。隻需要先付10%的現金,就可購得一幢即將破土興建、可供銷售或出租的大樓。
另外,這樣一來,一個普通的、略有積存的人也可以擁有一層樓或者一個套間。隻需要先付一小筆錢“購”下,然後等待著樓層一天天地升高,慢慢補足差額即可。往往到落成時房價飛漲,購房者亦可將其產權“轉手”而獲取暴利。
這就是香港盛行的炒“樓花”。
當別的建築商也學著實行這個辦法時,霍英東已經賺到了巨大的財富。他當上了香港房地產建築商會會長,會內有會員300名,擁有香港70%的建築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東稱為香港的“土地爺”。
改革開放之初,霍英東便率先投資祖國大陸,從廣州白天鵝賓館到中國溫泉賓館,從公路到橋梁,從體育基金到殘疾人福利基金,從暨南大學到英東遊泳館……迄今為止,霍英東投資大陸已超過50億元。而在眾多內地投資中,以南沙的投入資金最為龐大,十年總計26億元人民幣,已使南沙由一個不毛之地變成了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區域。
在總結自己的創業經驗時,霍英東曾公開說:“一個人要幹成一番事業,其中放開眼界,抓緊時機,百折不撓,艱苦創業,占95%的因素。”回顧霍英東的發跡史,這確實是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