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團結合作——增強力量的捷徑 步驟四:理解和寬容是合作的基礎(2 / 2)

比如說,有個小孩子瑪麗很喜歡玩水,平常洗澡也很積極,可是有段時間卻很不聽話,在媽媽為她洗澡時總是扭扭捏捏,很不合作。這天晚上,媽媽把水溫調好,過來抱瑪麗洗澡,瑪麗又借故拖延、無理取鬧。媽媽又是哄又是騙的把瑪麗拖到了浴室門口,可是剛到浴盆旁瑪麗又逃進了自己的房間,並把房門給插上了。

媽媽為此很頭疼,不知道該拿女兒怎麼辦。後來媽媽了解到女兒之所以這麼不合作,是想和媽媽較量一下,看媽媽能把自己怎麼樣。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媽媽開始尋找解決的辦法,首先媽媽知道采用粗暴的態度是不行的,那樣隻會讓女兒更不合作,最好的辦法是理解女兒、寬容女兒。媽媽試著向瑪麗講道理,告訴她媽媽有多辛苦,多疼她,媽媽會盡力理解她的,也希望她能理解媽媽;媽媽不計較她的錯誤,也希望她能寬容媽媽的不是。後來,瑪麗放下自己小小的“想法”,與媽媽“講和”了。母女倆再次合作,浴室裏充滿了笑聲。

孩子們都會有這樣的想法,當他們認為父母理解自己的想法時,就樂意與父母合作,願意聽取父母的意見,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下介紹3種贏得孩子合作的方法。第一,把自己的經驗、故事與孩子分享,告訴他,我們也曾有過類似的感覺;第二,向孩子講出我們懂得他此刻的感受,讓孩子理解我們的寬容;第三,在上麵兩步成功地完成後,孩子準備好傾聽我們的意見了,此時父母可以問他是否願意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問他是否有不同想法,將來如何避免發生同樣的問題。這完全是以探討的口吻與孩子協商的,孩子一般會合作。如果沒有效果,父母可提出一些建議去尋找共識。

此外,父母應該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使孩子在集體活動中自覺地意識到理解與寬容在合作中的重要性。同時,要培養孩子在集體活動中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做一個讓人信賴的人,使孩子知道一個人要想贏得別人的信賴,自己必須要言而有信,與人友好相處。應該注意的是,在活動中如果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發生爭執時,父母千萬不要過早幹預,在很多情況下孩子會自己解決矛盾,從而獲得與人相處的經驗。

父母還要教育孩子多關心父母、關心他人,一個學會關心他人的孩子自然就能與別人合作了;一定要鼓勵孩子在平等的原則上選擇朋友,教育孩子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不要輕易懷疑、怨恨、仇視他人,更不允許孩子欺侮弱者,培養孩子善於同與自己意見不同的孩子合作。廣泛的社交、和諧的人際關係,也是提高孩子與人合作能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