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團結合作——增強力量的捷徑 步驟三:教孩子從猶太人身上學習團結互助精神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意味著以色列即將誕生。這個決議公布後,巴勒斯坦境內出現了阿拉伯人的動亂,中東戰爭一觸即發。在這種情況下,猶太國民總會決定立即籌款,建立自己的武裝部隊。消息傳到美國,幾乎所有的猶太人都行動起來,各種猶太組織主動為以色列募捐。以色列前總理梅厄夫人到達美國僅兩天時間,就有5000萬美元募捐款交到她手中,保證了初生的以色列沒有被扼殺在“搖籃”裏。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通過各種外交活動,前蘇聯向埃、敘提供了54億美元的援助;美國向以色列提供了近13億美元的援助。以色列財政部長薩比爾曾赴世界各地“化緣”,主要做猶太人工作,收效明顯,僅美國的猶太人就捐獻了75億美元。法蘭克福的一個猶太人把一張支票交給駐德的以色列大使,告訴他願意填多少就填多少。在整個巴以戰爭中,人們見識了猶太人的團結精神,也深深為這種精神所折服。
上帝為什麼隻造了一個亞當呢?《塔木德》中是這樣解釋的:“因為當初隻造出一個人,他的後代就會溯源而上,每個人都會發覺大家都是來自同一個祖先,人們就會團結;所以也就不會有人不同於另一個人的說法了,因為大家都是從同一個亞當那裏繁衍下來的。”猶太民族團結互助的觀念很強,對於自己的同胞會不遺餘力地幫助。富人會盡量幫助窮人,並且認為提供幫助是“富人的義務和責任”,窮人也會認為獲得富人的幫助是“窮人的權利”。即使是其他民族的人,如果他處於危難之中,猶太人也不會置之不理。
寫給父母
從猶太民族看團結互助精神
猶太人自古就有很強的團結合作意識,他們是靠信仰結合在一起的群體。猶太文化以先知著名,這些精神領袖(包括後來的猶太教師)是猶太人精神上的指路人,他們告誡猶太人要堅信自己的宗教,終會有救世主彌賽亞來拯救那些受盡苦難的猶太人。這種整體得救的宗教信仰,保持了散居各國的猶太人的團結和猶太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猶太教堂既是宗教禮拜場所,也是教育機構,在這種氣氛之中,猶太人從幼年起就容易養成對思考的摯愛和對精神活動的重視,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為了民族的生存,猶太人認識到隻有民族團結、自立自強,才能控製自己民族的命運,不會臣服於其他團體,從而保持自己民族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從公元前5世紀以色列被擄算起,2500年中猶太教建立了一整套宗教活動與禮儀、教規。猶太教的節日及各種宗教儀式是猶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猶太民族通過節日的慶典和各種宗教儀式重溫猶太民族的曆史,加深民族團結意識,從而得到更強有力的民族團結,還可以進一步對宗教典籍進行學習,從經典中獲取啟發、教訓、知識和智慧。這些宗教活動對猶太兒童有著潛移默化、言傳身教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