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文明禮貌——融入群體的資本 步驟一:規範孩子的言行從父母自身開始(1 / 2)

第七章文明禮貌——融入群體的資本 步驟一:規範孩子的言行從父母自身開始

路易莎是個5歲的小女孩,聰明伶俐、活潑好動,可就是粗魯霸道、愛說髒話,連老師的批評教導都不放在心上。實在沒辦法,老師決定找路易莎的母親談談,共同探討一下如何讓路易莎學會講文明、懂禮貌的問題。老師見到路易莎的母親後,把路易莎在學校的情況向她詳細介紹了一下。路易莎的母親聽完後非常生氣,對老師說:“就為這倒黴孩子的這些臭毛病,我平時也沒少打罵她,可她就是他媽的改不了。老師您來得好,您幫我好好管教一下她。隻要能讓她學好,哪怕您狠狠地揍她一頓也行。”

聽了路易莎母親的話,老師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症結,他嚴肅地對這位母親說:“打是親、罵是愛的家教方式已成為過去,現在要想讓孩子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做父母的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談吐行為,要身體力行地給孩子樹立一個明確的榜樣。不知您有沒有想過,孩子的很多粗魯的行為和髒話其實是從父母那裏學來的,所以最關鍵的不是揍孩子,而是您和孩子的父親以後說話做事應該文明一點。”聽了老師的話,路易莎的母親恍然大悟。

孩子降生到這個世界時是一張白紙,頭腦中一片空白,隨後的生活中,孩子在一點一滴地觀察、模仿中收集信息,並將這些信息裝進自己的頭腦,作為自己行為的指導或者準則。在這一過程中,孩子最早、最大的信息源就是與自己接觸最親密的父母。父母既照顧著孩子的衣食住行,又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的言談舉止,是孩子養成各種習慣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以求知的眼光注視著父母的言行,並從父母的身上獲得行為的榜樣和模式,然後再將之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所以說如果做父母的舉止文明,在他們熏陶下的孩子就會懂禮貌,反之,孩子就可能行為粗魯、髒話連篇。

寫給父母

在言行上為孩子樹立文明禮貌的榜樣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不要以為隻有你們同孩子談話、教育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進行教育,你們生活的每時每刻都在教育他們。你們怎樣穿著、怎樣說話、怎樣談論別人、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這一切都對孩子有著教育意義。”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文明懂事、好學上進,有的父母甚至為此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但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孩子的行為令父母既煩惱又無奈。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從嬰兒期開始,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孩子心中,父母不知不覺成了他們學習的榜樣、模仿的範例。如果做父母的隻知道教訓孩子,卻不注意自己的行為,勢必調教不出文明禮貌的孩子。

一位知名作家向人們講述了發生在自己童年中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