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承擔責任——忠於人生的考驗 步驟一: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詹姆斯·賴斯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應聘到《紐約時報》當記者時,親曆了德國納粹分子對倫敦進行的瘋狂轟炸。當時的詹姆斯·賴斯頓年僅30歲,他年輕的妻子和隻有3歲的兒子理查德都遠在美國,孤身一人在戰火紛飛的倫敦工作的詹姆斯·賴斯頓非常想念他們。1940年的秋天,詹姆斯·賴斯頓患了重感冒,加上對慘遭德國納粹蹂躪的歐洲的前景感到絕望,於是寫下了第一封遺囑。隨後,他又寫下了一封給兒子理查德的信,希望兒子拿到此信後一直等到2l歲生日這天再打開看。多年以後,詹姆斯·賴斯頓的自傳問世了,這封信也被收錄其中。
“我們在和平的年代中生活,為許多身外之物而勾心鬥角,這實在是一種恥辱,這兒的戰火中的生與死每天都闡釋著這一點。它們炸去了人們的一切偽裝,讓人們赤裸裸地麵對自己的良心。生活瑣事的紛爭、對金錢和權力的追逐,以及對其他物質財富的貪婪欲望,都被一種簡樸的、和平的人生理想所取代,關愛與家庭在這種人生理想中扮演著主角。我並不是要以此作為一個偉大的發現來告訴你,我隻是想讓你知道,戰火籠罩下的英國都發生了什麼。
“我周圍這些生活在緊張之中的人們,大都有了一種強烈的家庭感,他們更具愛心,做事更多地為他人考慮,與此同時,他們也日益堅強起來。我覺得那也是你應該為之而努力的理想。
“我想強調的第二點是,一個人必須承擔他應當承擔的責任。這場戰爭爆發於一個不負責任的年代,我們美國人在本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要結束的時候,並沒有承擔自己的責任。當這個世界需要我們把理想的種子廣為撒播的時候,我們卻退卻了……
“因此,我請求你接受自己的責任——把美國創建者的夢想變為現實,為著生你養你的這個國家的前途而努力奮鬥!
“簡樸人生,勿忘責任!”
這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寫給年幼的孩子的信,是一份充滿了感情、充滿了期待的信,在信中詹姆斯·賴斯頓談的更多的是責任,是對兒子將來能夠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的殷切期待,相信這也是所有做父母的所殷切期待的。一個沒有責任感、沒有價值感的孩子,就無法找到自己的生命在社會中的地位與重要性,找不到前進的方向,也就失去了創造成就的動力,容易被其他一些物質性的輕浮的事物所吸引,沉溺其中,最終一事無成。這樣的孩子是可悲的,這樣的父母也是失敗的。
寫給父母
讓孩子從小具備責任意識
很多父母有這樣的想法,認為責任感是大人才需要具備的品質,孩子是不需要有責任感的,並且也不懂得什麼是責任感,所以就不重視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希望孩子長大後自己明白。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一個人的責任感就像他的其他品質一樣,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小時候不努力培養,長大後孩子就更不會聽父母的“嘮叨”了。等到孩子染有一身壞毛病後,父母後悔也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