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善待孩子的朋友。
孩子的自尊心都很強,在朋友麵前特別注意自己的尊嚴和麵子,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善待他們的夥伴,這樣就會讓孩子覺得很有尊嚴,也會讓他們更樂意與人交往。
一位母親曾經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
一天中午她回到家裏,打開門時大吃了一驚,兒子正和兩個朋友在家裏“大吃大喝”,碗筷擺了一大桌。兒子見她回來,趕忙站起來笑著跟她打招呼,這位母親一時氣憤沒有吭聲,那兩個小孩子也趕快站起來說道:“阿姨,您回來了。”她還是一聲不吭,徑直走進自己的房間,“砰”地一聲關上了門,半天沒出來。這一舉動把孩子們嚇壞了,兩個小夥伴慌忙溜走了。晚上兒子沒有吃晚飯,不管她和丈夫如何勸說兒子也不肯動筷子,而且一連幾天食欲大減、情緒低落。
這位母親對小夥伴的冷落使兒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使孩子在朋友麵前“顏麵盡失”,為有“這樣”的母親而“無顏見人”,並且覺得很對不起朋友。再加上孩子喜歡在小夥伴中誇自己父母如何疼愛自己,自己的家庭如何溫暖,而這位母親的所作所為使孩子極為失望。他幼小的心靈會隱約感到,是母親丟了自己的麵子,母親原來這麼自私、小氣,母親的高大形象頃刻矮小了許多,孩子的自卑感也油然而生。
其實,父母尊重孩子的小夥伴就是尊重孩子自己,他會在我們的尊重中得到欣慰和心理的滿足,同時也會得到同伴的認可和接納。否則他幼小的心靈中會留下陰影和創傷,在朋友中會遭到嘲笑和冷落。這位母親的錯誤之處是太“怒於言表”了,如果她稍微冷靜一些,有點教育慧智,比如熱情招待一下,待“客人”走後再“論個是非”,其結果將是截然不同的。孩子是社會的人,他同樣需要溫暖,需要夥伴,需要理解,更需要尊重,因此,做父母的千萬不能怠慢了他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