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掌握說話的場合:要讓孩子知道說話應注意場合,對年齡、身份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措辭是不能一樣的,比如可以和自己關係親密的朋友開玩笑,對長輩就不能這樣做;
3選用適當的溝通方式:通常情況下,溝通方式有口頭、書麵、電子媒介等,要讓孩子學會根據不同的溝通內容、溝通目標,再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一種或幾種方式進行溝通;
4合理配合身體語言:在與人溝通時,如果合理地搭配身體語言,可以很好地促進溝通效果,比如正視對方表示重視和尊重,時而揚起眉毛表示感興趣,打手勢表示強調;
5把自己的意思說明白:溝通的最終目的是要將信息傳遞給對方,而隻有交談雙方對問題概念明確一致,我們的觀點才會被對方領會、接受。
除了上述基本技巧外,以下這幾方麵也是很重要的。
1在與人溝通前調整呼吸:有的人在與別人特別是陌生人或者重要的人交談時容易緊張怯場,有這些情況的人可以在溝通前將自己的呼吸調整順暢,這樣思維自然就會清晰,說話就會有條理了;
2良好的開頭:“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孩子一開口就能將對方吸引住的話,那麼他一定會成為一位出色的溝通高手(可以讓孩子以講故事開頭或讚頌的話開頭);
3將情感融入溝通之中:“情感是溝通藝術的眼睛”,熱情和活力是溝通藝術的血液,在語言中包含真情實感才能更好、更快地引起對方的共鳴(真誠地體會對方的處境和感受,與人溝通時就有情感可以表達了)。
第三,父母平常應多跟孩子閑談。
要想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父母就要經常與孩子閑談,讓孩子先學會和父母溝通。要想通過閑談提高孩子的溝通能力,做父母的需要注意以下4個方麵。
1認識閑聊的重要性:不要認為閑聊可有可無,如果做父母的能做到每星期都與孩子進行一次親密無間的閑聊,孩子的溝通能力會顯著提高,而且親子間的感情也會更加濃厚、更加親密;
2注意內容:閑聊就是閑聊,不要讓閑聊最終成為對孩子的教導甚至訓誡。做父母的一定要記住,我們怎樣跟我們的朋友閑聊,就該怎樣跟孩子閑聊;
3時間的選擇:閑聊時間可以選擇在睡覺前、晚飯後、把孩子從學校接出來的路上,或者隨時隨地有閑聊心情的時候,但是不要選在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
4注重感受:父母要對雙方的閑聊感受負主要責任,多揣摩孩子的心理與興趣,把握話題,使親子雙方都能產生“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覺。孩子也將因為話題新鮮而成為一個健談的人,當然就善於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