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報業巨子羅伯特·麥克斯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從小就對兩個兒子明確宣布:“盡管我現在擁有20多億美元的財富,但你們不要有任何的奢望,我將來不會讓你們繼承這筆財產。”唾手可得的東西容易被人們浪費掉,隻有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才會受到人們的重視和珍惜。如果孩子生下來就被告知一輩子吃喝不愁,這樣的孩子不僅會鋪張浪費,還沒有鬥誌、找不到人生的目標。所以說,太安逸的生活、太盡善盡美的“服務”是父母在無意間為孩子挖的墳墓,葬送的不僅是他的青春、生命,還有他做人的尊嚴。
在今天的社會中,有人說孩子學習不好是“次品”,身體不好是“廢品”,而品質不好的則是“危險品”。次品也好,廢品也好,都不會對社會造成危害,隻有那些品質不好的危險品會給家庭、給社會帶來很大的不幸。因此,年輕的父母們在教育孩子時切莫忽視了道德教育,記住讓孩子多吃點苦,讓他們學會珍惜、學會感恩、學會熱愛。
父母可以通過以下的方式,讓孩子嚐點“苦”頭。
第一,經常給孩子講前人、名人或者自己艱苦奮鬥和節約的故事,在家庭中樹立以艱苦奮鬥為榮的風尚。
第二,要端正家風,提倡勤儉節約,反對揮霍浪費。父母以身作則,做出榜樣,讓孩子受到熏陶感染。在孩子吃的、用的、穿的方麵,標準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但不可大手大腳。有的父母跟著電視廣告走,在孩子吃的、用的、穿的方麵追求名牌、高檔次,這樣做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艱苦奮鬥思想。
第三,細致觀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教育孩子珍惜糧食和衣物,愛護玩具,使其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四,要適當控製孩子在校學習期間的生活費用。即使家裏經濟條件好的父母也應注意讓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的生活水平相一致,可略高於一般學生,但不宜過於懸殊。
第五,注意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在農村的孩子一定要讓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以養成他們的勞動習慣。在城市的孩子也可以讓他們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或者讓他們到農家去幫忙,體會體力勞動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