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保持誠實——贏得信任的基礎 步驟一:教育孩子說真話(2 / 2)

第三,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講道理。

有些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孩子的行為一旦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會嚴厲訓斥甚至拳打腳踢。很多父母認為對孩子嚴厲是對他們的將來負責,是希望他們能夠出人頭地,殊不知這種方式很可能會把孩子“逼”上滿口謊言的絕路。在遭到父母無理教訓時,很多孩子為了躲避訓斥,往往會把一些真實的東西隱瞞起來,而以假話、假情況、假消息應付父母,報喜不報憂。所以,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適當,即使孩子確實因自己的原因出了這樣那樣的差錯,比如學習成績不好、與人打架、亂花錢、不守紀律等,父母也要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講道理,而不能以泰山壓頂的方式粗暴地逼迫孩子,因為“高壓”隻會帶來虛假。

第四,教育孩子每日反省自己。

孩子有時並不知道自己所認識的東西是錯誤的,也未必明白自己做錯了事,他們用自己單純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用自己天真的頭腦去想周圍的事物,難免不受到限製。因此,父母要有藝術地教會孩子學會發現錯誤。這樣對孩子循循善誘,才能使他們認清方向、少走彎路、早日成功。

1891年12月17日,大文學家胡適出生於安徽績溪上莊一個世代經商的家庭。其父胡傳是胡家第一位仕官學者。胡適不到3歲時,就在父親的悉心指導下學寫方塊字,背誦《三字經》、《千字文》,3歲後入家塾。直到1904年去上海求學,胡適在家鄉受了9年的舊式教育。

父親病逝後,母親馮順弟便擔負起教育胡適的重任。馮順弟十分敬佩丈夫的人品學問,受丈夫影響甚深,並將丈夫教給自己的《論語》章句學以致用。她以曾子名言“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鞭策和勉勵胡適。每天臨睡前,母親就坐在床沿上,叫胡適站在床前的擱腳板上“省吾身”:今日說錯了什麼話,做錯了什麼事,該背的書是否已背熟,該寫的帖是否寫完。母親督促胡適自省之後,又對兒子講述父親生前的種種好處,並勉勵兒子說:“我一生隻曉得你父親是一個完全的好人,你要學他,不要丟他的臉。”

每日晨光微露時,母親就把胡適叫醒,催他快去上學。因為學塾的鑰匙放在老師家裏,胡適總是天蒙蒙亮就得先趕到老師家門口,輕輕地敲門。聽到敲門聲,裏麵就有人把鑰匙從門縫裏遞出來,胡適接到鑰匙後立即趕到學塾先把門打開,然後坐下來讀書,等待老師和同學的到來,天天如此。正是在母親督促下的每日“省吾身”,胡適成了一個誠實正直的人,並最終成為一代大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