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遺忘是療傷的良藥 苦難過後是輝煌(1 / 1)

第二章遺忘是療傷的良藥 苦難過後是輝煌

真正的偉人從不抱怨自己麵臨的苦難或曾經的失意,而且總是微笑著麵對人生。因為,他們知道,苦難過後便是豐厚的資產,會讓他們更加偉岸、富有、快樂。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因為沒有經曆苦難的磨煉,因而激發不出他們體內潛伏著的力量來,所以他們的才能永遠得不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而隻有努力奮進擁有不屈的鬥誌才能幫助人們擺脫危機和困擾達到成功的境地。

其實,障礙與苦難並不是我們的仇人,而是我們的恩人,因為我們人人都有一種潛在的力量,正是苦難與障礙的出現,使得我們體內克服障礙、抵製苦難的力量得以發展。

這就好像山上的橡樹,經過千百次暴風雨的摧殘,非但不會折斷,反而愈見挺拔。正像暴風雨吹打橡樹一般,人們所承受的種種痛苦、磨難,也在啟發人們的才能,鍛造人們不屈的鬥誌。

其實,社會上的各種職業、技藝與事業,莫不如此,都是困難嚇退了一些庸碌的競爭者,而顯露出非凡者。斯潘琴說:“許多人的生命之所以偉大,就來自他們所承受的苦難。”最好的才幹往往是在烈火中冶煉的,從頑石上磨煉出來的。

在馬德裏的監獄裏,塞萬提斯寫成了著名的《唐吉訶德》,那時他窮困潦倒,甚至連稿紙也無力購買,隻能把小塊的皮革當作紙寫。

有人勸一位富裕的西班牙人來資助他,可是那位富翁答道:“上帝禁止我去接濟他的生活,唯因他的貧窮才使世界富有。”

在那個時代,監獄往往能喚起許多高貴人士心中沉睡著的火焰。《魯濱遜漂流記》一書也是寫在牢獄中的,一部《聖遊記》也誕生在貝德福德的監獄中。瓦爾德·羅利爵士那著名的《世界曆史》也是在他被困監獄的13年當中寫成的。

馬丁·路德被監禁在華脫堡堡壘的時候,把聖經譯成了德文。但丁被宣判死刑,在他被放逐的20年中,他仍然孜孜不倦地在那裏工作。約瑟嚐盡了地坑和暗牢的痛苦,終於當上了埃及的宰相。

班揚甚至說:“如果可能的話,我寧願祈禱更多的苦難降臨到我的身上。”

一個真正勇敢的人,愈為環境所迫,反而愈加奮勇,不戰栗,不退縮,昂首挺胸,意誌堅定;他敢於對付任何困難,輕視任何厄運,嘲笑任何障礙,因為貧窮困苦不足以損傷他毫發,反而堅定了他的意誌、增強了他的力量與決心,這使他成為所有人中最卓越的人。

經曆過苦難磨煉的人,終將會取得人生的輝煌。

也隻有經曆了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得成功的“真經”。

心靈小貼士:

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隻有經過苦難的洗禮,你才能收獲成功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