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 凡事順其自然——《淮南子》第一(2 / 2)

在《淮南子》看來,人要處理好和自然或者道的關係,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體道”,也就是去了解“道”或者自然。這是一個內在修為的過程,通常一個人需要經過很久的精神修煉,才能最終體味到自然或者“道”的真諦。我們在這裏隻把《淮南子》作者們的體會告訴大家。這個體會說來也簡單,其實就是說:人是自然發展的產物,人肯定會受到自然的製約,那麼人在處理跟“道”或者自然的關係時,需要做的就是順其自然,千萬不要把自己置於自然的對立麵,不然就會受到自然的懲罰。

上麵這個體會看來很簡單,實際卻說出了一個人生活在一個苦難多多的世界上如何讓自己心情安寧平靜,進而獲得幸福和快樂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陷入苦惱之中的人,他們之所以會那樣淒慘,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順其自然,在事情明明無法再有所改變的情況下卻還在固執地期望、思索……這樣一來,他們的快樂和幸福就被明明已經逝去的事物牽扯住了,他們就無法放下包袱輕鬆上路去尋找另外的幸福。無疑,這些人是活得困苦的。然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卻是他們自己,就是由於他們不能凡事順其自然。

可是,一個人要怎樣才能學會凡事順其自然?從上麵的分析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凡事順其自然?際上可以說是一個人的某種處世能力。有了這種能力,一個人在事事不如意的情況下一樣能夠活得開開心心、快快樂樂。那麼,這樣的能力如何才能學得?在這裏,我們需要像學習老子“凡事不走極端”的思想時一樣,多去品味《淮南子》一書之中舉出的例子。通過多閱讀這些例子,我們逐漸就能養成順其自然的心態。下麵,就讓我們就去品味一下這些例子。

在《淮南子·泰族訓》中,作者認為天地萬物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都是自然而然的:“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月照其夜,日照其晝,列星朗,陰陽化,非有為焉,正其道而物自然。”也就是說,在天地萬物之間,其關係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力可以加以改變的。既然天地萬物都是這個樣子,那麼人肯定也是這樣,人的一切活動也是自然而然的:“陸處宜牛馬,舟行宜多水。匈奴出穢裘,於越生葛絺。各生所急,以備燥濕,各因所處,以禦寒暑。並得其宜,物便其所。”(見《淮南子·原道訓》)這些活動都是按照自然規律來進行的,人在它們麵前肯定需要順其自然了。別說是一般人,就是聖人在萬物的自然規律麵前,也是毫無辦法的:“萬物固以自然,聖人又何事焉。”(見《淮南子·原道訓》)既然萬事萬物的本性是自然的,人無法加以改變,那麼人在自然麵前的正確態度也就是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