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做最真實的自己 活在自己的生命時序
自從有了人為的時間限製,人生變成了一個規範的時間表,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出門等都成了約定俗成的事情,到最後,隻要自己不小心犯了規矩,就會不自覺地感到不安。自從有了鬧鍾,人們再難感受睡到自然醒的酣暢,正常的生命時序,從此被機械打亂。
你有沒有整個星期都不戴表的經驗?
你肯定會說,怎麼可能!
好吧!那一整個上午或下午呢?總該有了吧!早上匆匆出門,放在床頭上的表偶爾會忘了戴;也有可能是上班時間手表突然停了;這時的你;會怎樣呢?還不是過得好好的,頂多有點不便而已。你瞧,沒戴表,這世界也不會就此無聲無息地走到盡頭。
大多數人都被鍾表限製了生活,不時地抬頭望望牆上的鍾,不時地就抬起手來看看表,惟恐錯失了什麼似的。要是真沒了鍾表,就頻頻找人問時間,好像在和時間賽跑一樣。
其實,一天的行程裏,真正重要的事沒幾樣,根本沒必要隨時盯著鍾表看。頻頻對時的舉動,隻不過顯示出你的焦躁不安而已。
是的,大自然原本就有對時的機製存在,冬天裏北鳥南飛,夏天裏荷花滿池都是如此。動植物就這樣配合著它在運轉的。偏就人類頻頻以人造方式另創機製,一旦沒了這人造機製,就無法過得安穩。同時,隨著對這機製的依賴日深,漸漸地,我們也失去了參考自然界的能力。
要是有一天鬧鍾突然壞了,我敢打賭你一定醒不過來。當然,遲到的借口就是鬧鍾壞了。然而,你有沒有想過,窗外由黑暗、微曦、一直到大放光明,不就是最好的報時器嗎?為什麼你感受不到?
我看到許多年輕男女大學畢業後,找工作、結婚、搬遷、買房子、養小孩似乎都在同一時間裏做完了。然後他們開始懷疑,為什麼自己要這麼累得半死?
這就是不懂得配合時序的關係。
我們無法同時做每件事。甚至,也許有些事情不應該現在就做,因為此時不合時宜。
青年人原本就有大好的青春等著他去享受、去運用,在青春漸逝、經驗漸長的過程裏,生命的曆練自然會教導他什麼時候該做些什麼,根本不需要我們事先規劃,當然更毋需強迫。更何況,依著各人天賦的不同,每個人成長的步伐也必有異,因此也就無法強求其統一步調。
然而,由於約定俗成的觀念,我們總是勉強做些不合自己步伐的事。30歲了,早就該結婚了,為什麼還不進教堂?與你同齡的人孩子早已上小學了,怎麼還不快生一個?
你有這些壓力嗎?別怕,請先想想做這些事的時機是否已經成熟了。
生命原本就有時序的。隻因為這不是你學習彈鋼琴的好時機,並不代表你永遠都學不會。
停下來喘息一會兒。現在的你正處於什麼季節?細細品味一下。
樂於工作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它視為一種終生的成長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