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言辭之利——向上進言的技巧 隻管獻策,不爭功勞(2 / 2)

〖〗預固請為之。及橋成,帝從百寮臨會,舉觴屬預曰:非君,此橋不立。對曰:非陛下之明,臣亦無所施其巧。

——《資治通鑒》卷第八十晉紀二〖〗〖〗很多人不理解推功的智慧,覺得“功”為什麼“推”?有些傳統智慧就是這樣,一開始並不一定知道為什麼,做起來也不容易,需要不斷地提醒和培養。有人說“推功”這一類的行為準則缺乏科學依據,沒有什麼道理,僅僅是道德說教,是“愚善”。其實這些傳統智慧是有很深刻的道理的!隻不過不是以現行的科學表述方法存在而已!

人的弱點需要人們有“推功”的意識。五個人一起幹成功一件事情,貢獻有大有小,可是你分別問問每個人的功勞多大,差不多都以為自己對成功起到了一半的作用。所以,人的本性是攬功的,多數人在成功時都暗地裏認為獎賞自己的少了,需要推功來平衡。若沒有推功對心理的平衡,一個群體很容易解體的。

當我們認為自己的成功會招致嫉妒和怨恨的時候,也會自動的謙虛一番,感謝其他人在自己成功過程中的作用,以避免潛在的危險。

比如企業管理,當企業有了較大的起色之後,領導當然喜形於色,盡管企業業績的提升與大家的努力息息相關,但人總有一些虛榮心需要滿足。因此,領導也想居功,而使自己的威信與日俱增。可是,有時候,就有這樣一些不識相的下級,自以為點子是他們想的,實施執行是他們辦的,便認為自己的功勞大於領導的功勞,甚至跟領導爭功,這樣的下級,其地位也會變得危險。

韓非子的主張非常明確,不能參與權貴們的好事,因為他們會懷疑你在搶他們的功勞而加害於你。如果上級的業績或政績的“軍功章”裏因為你的貢獻而突出,上級的進步因你的全力支持而加快,即使你不明說,上司心裏有一塊明鏡,一方麵上級會因此而感謝你的支持,為你的進步創造條件;另一方麵,你也會因為努力工作、業績突出而在同僚中嶄露才華,從而增加了獲得被賦予更大責任的機會的可能性。〖〗唐初名將李勣本姓徐,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姓李。高祖曾經稱讚他“感德推功,實純臣也”。

下屬要懂得借上級領導之力而進步成長,除了主觀努力把事情做好、做成外,還要把堅持原則性與工作方法的靈活性統一起來。獲得上級的欣賞信任時,不能居功自傲、沾沾自喜,尤其不要與上級爭功,不要顯得比上級更正確、更聰明。一自傲,一爭功,你就可能招致同僚的嫉妒甚至上級領導的不滿,這時,就像韓非子所說的,如此者身危。〖〗西方哲學的熱門話題:“世界從何而來?”老子的《道德經》有這樣精彩的解答:“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老子看來,“無”比“有”更加根本,“無”是天下萬物的根源,“無”就是他反複論述的“道”。〖〗〖〗〖〗〖〗哀公有臣外障距內比周以愚其君,而說之以選賢,此非功伐之論也,選其心之所謂賢者也。使哀公知三子外障距內比周也,則三子不一日立矣。

——《韓非子·難三》〖〗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如果你僅僅提出建議,而讓別人自己去得出結論,讓他覺得這個想法是他自己的,這樣不更聰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