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 4正確指導孩子的選擇
麵對社會紛繁莫測的變化,家長如果還是一味地強調孩子聽話就遠遠不夠了,而應該意識到要教會他們具備某種能力。這種種能力中,孩子們最急需的一種能力是選擇的能力。
有人說,今天的孩子都是家庭的“小皇帝”。而事實上,他們在思想、活動上,是嚴格地受到父母禁錮的“小奴隸”!
我們來看看卡爾是如何對待孩子的選擇的。
卡爾·威特的教育宗旨是培養一個合格的全麵人才。對小卡爾的早期教育,他特別強調多方麵發展。隻要小卡爾願意,他想學的卡爾都會竭盡全力來滿足他。隻要是對小卡爾成長有利的事,他都不去反對,也從不加以限製。
卡爾發現,很多父母希望把孩子培養成為他們想象中的人才,並過早地替孩子選定專業方向,憑自己的喜好去培養孩子。他認為,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為有害。
他舉例說明了這一點:有些父母,由於自己喜愛藝術就逼著孩子也去學習繪畫、音樂,根本沒考慮過孩子的感受,也不會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在卡爾看來,這樣的做法隻能是適得其反,很有可能將孩子本身的愛好抹殺掉。每當看見那些被父母逼迫坐到鋼琴前的孩子,卡爾就感到心痛。他認為,那些孩子根本就不是在受教育,而是在受折磨。從小就在被強迫的痛苦之中學習的孩子,怎麼能夠熱愛學習呢?在父母的皮鞭下塗抹顏色的孩子怎能成為畫家?
小卡爾在早期教育中學到了大量的知識,也養成了許多非常有意義的愛好。但這些都是他的主動選擇,並且每做一件事都充滿強烈的興趣。他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了樂趣,在愛好之中享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對於小卡爾,卡並沒有要求他把所有的知識都到達登峰造極。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培養全麵的人才並不等於造就無所不能的超人。人都有缺點,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不可能麵麵俱到。
卡爾·威特一直鼓勵孩子從事藝術方麵的活動。他喜歡畫畫,喜歡音樂,卡爾都給他以支持和鼓勵,因為這些愛好有助於增強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這並不意味著非要把他培養成一個畫家或音樂家。當然,如果是出於他的本意和天賦,如果他想成為藝術家,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卡爾·威特指出,當孩子迷上了某種與他先天條件不相適應的事物時,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因為多方麵培養並非要求麵麵俱到或平均使用力量,還必須視環境、條件是否允許而定,尤其是要根據孩子的身心特點、興趣愛好、發展前景而因材施教。幼年的孩子天生都很自信,即使麵對無法逾越的困難和無數次失敗後,這種自信絲毫不減弱,某些事情,有經驗的人早看出是不可能成功的,小孩子卻天真地相信隻要堅持下去,最終會成功的。卡爾認為,孩子有這樣堅韌的毅力是令人讚歎的,這種從不氣餒的精神是非常可佳的。但是,在孩子不能對自己做出正確判斷的時候,父母應該承擔起這一重任。
卡爾·威特指出,父母有責任不讓孩子在沒有成功可能性的路上白白耗費寶貴的生命。一旦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應該抓住機會教他學習現實地思考問題。這樣就能引導孩子漸漸走向成熟。
他時常對小卡爾說,能夠爭取的就盡量爭取,應該放棄的就果斷地放棄,因為這是一種理智,也是對自己的挑戰,更是對人生的一種考驗。
在小卡爾學習演奏樂器的時候,因為卡爾的出發點在於培養他的愛好,讓他的手指變得特別靈巧,在於通過音樂陶冶他的性情、開發他的智力,所以在他偶爾彈錯幾個音時卡爾不會責怪他,也不會為這些失誤而感到失望。孩子喜歡練琴,即使彈得不十分完美,也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不僅培養了他的興趣,也促進了他智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