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1?在苦難和坎坷中學會堅忍不拔(1 / 2)

十一、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1在苦難和坎坷中學會堅忍不拔

猶太人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具堅忍不拔精神的民族,如果沒有這種頑強不屈、堅持不懈的精神,他們絕不可能經曆2000多年的流散和摧殘而重新站立在世人麵前。

猶太人的意識裏,永遠充滿了痛苦的觀念和深深的憂患,他們一生都是用這樣的思維來看待和思考問題的。當新生兒生下來的時候,大家不是為他的降臨而高興,而是為他哭泣。猶太人的箴言是這樣解釋的:“孩子出生時我們覺得高興,有人去世時我們感到悲傷,其實應該反過來才對。因為孩子出生時不知今後命運如何,人死之時一切功業已蓋棺論定。”

困難和挫折,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一所最好的大學。無論什麼人,隻要他沒有品嚐過饑與渴的滋味,他就永遠也不會享受到食物和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麼滋味;一個孩子,如果他沒有經曆過困難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悅,沒有經曆過苦難,就永遠感受不到什麼叫幸福。

卡爾·威特指出,人在一生中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問題,無論是在生活當中還在學習上都會有很多難以預料的困難。當遇到這些困難時,如果有退縮之意,就不能繼續向前。所以,他時常教育小卡爾,認準一件事後就要盡力而為,隻要有恒心,隻要能夠堅持,那麼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近年來,挫折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讓孩子在艱苦的環境中,一洗養尊處優的習氣,磨礪堅強的意誌,學會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和技能,培養他們的韌性、耐挫力和受挫後的恢複能力,從而使他們不僅學會從別人或外界的給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從內心深處激發一種自己尋找幸福的本能。這樣,他們才能在任何困難和挫折麵前泰然處之,保持樂觀。

在小卡爾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卡爾夫婦就決定要把他培養成一個成功的人。至於讓他在哪個領域裏獲得成功盡管當時還無從談起,但有一點他們是十分清楚的,就是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認準目標,並且堅持不懈。所以,在小卡爾還隻能趴在床上蠕動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對他進行毅力方麵的訓練。在這一方麵,卡爾夫人做得非常好,隻要孩子遇到困難,她就會用各種方法去鼓勵他,告訴他堅持一下,再堅持—下,以至最後取得勝利。

為了訓練小卡爾的毅力和恒心,他母親首先著重訓練他能夠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因為注意力持久是行為持久的前提。為了培養孩子注意力的持久性,小卡爾母親給了他一個能夠引起他興趣的玩具——一隻布做的黃色小貓。母親先把那隻小貓放在孩子前後左右吸引他的注意力,等到他發生興趣之後就把小貓放在他伸出手差一點就能夠夠著的地方,吸引他去抓。當孩子老是抓不著並準備放棄的時候,母親就會推他的腳來鼓勵他:使勁兒!使勁兒……小卡爾在母親的鼓勵下往往會用力蹬幾下腿,盡力地將小貓抓住。當他完成這個動作時,母親就用歡呼和親吻來慶祝孩子的勝利,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後來,當他可以爬行的時候,母親相應增加難度,在他馬上就要夠著目標的時候,把吸引他的玩具挪到更遠的地方,然後鼓勵他繼續爬著去拿。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對孩子很有益處,既培養了他的毅力,又讓他練習了爬行,實在是一舉兩得。

當小卡爾稍大一點開始學習知識後,卡爾夫婦仍然用類似的方法去培養孩子堅持不懈的能力,久而久之,小卡爾就養成了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性格。

小卡爾在學習上總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這都是他遇難而上,絕不退縮的結果。

由於小卡爾在學習上一直都能表現特別輕鬆,尤其是對數學題,他簡直能毫不費力地解答。因此,為了讓小卡爾的能力更上一層樓,卡爾有一次給他安排了一道非常難的數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