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真誠地對待自己和他人 別人的批評是讓自己受益
約翰·丹佛認為,在你勇於展示自己的性格的同時,也要有勇於接受批評的度量,隻要對方是真誠的,善意的,這樣才比較完整。
美國內戰期間,有一次,林肯在他的副官霍爾姆斯上尉的陪同下赴前線視察。
霍爾姆斯在戰壕裏指著遠處敵軍的陣地,給林肯做些解釋,但林肯偏要爬到戰壕上麵去看個仔細。
這時,敵軍突然向他們打來了一梭子彈。這可急壞了霍爾姆斯,他急忙抓著總統的手臂,把他拖下戰壕,並對他大聲吼道:“快下來,你這個笨蛋!”語畢,上尉自知失言,冒犯了總統。他想這可不得了,非要受到紀律處分不可。
但林肯在與他分手時,卻溫和地對他說:“再見,霍爾姆斯上尉。今天能夠聽到你像對一個普通公民那樣對我講話,使我感到非常高興。”
聽罷此話,霍爾姆斯如釋重負,由衷地敬佩林肯總統的大度。
沒有人永遠都是正確的,連羅斯福總統也隻敢期望自己能在四次裏麵,有三次是正確的。愛因斯坦也曾坦承他的結論99%都是錯誤的。
在生活中,人們常因看問題的角度不同,顯示出聰明與糊塗之別。我們不應因自己的看法遭到別人批評而生氣,而是要虛心聆聽別人的批評,變批評為教益,這是每個成功做人的法則。
高露潔公司總裁立特先生,曾經是一位香皂推銷員,他在推銷過程中,常主動要求人家給他批評。當他開始為高露潔推銷香皂時,訂單接得很少。他擔心會失業,他確信產品或價格都沒有問題,所以問題一定出在他自己身上。每當他推銷失敗,他都會問商家:“我不是回來賣給你香皂的,我希望能得到你的批評與指正。請您告訴我,我剛才什麼地方做錯了?您的經驗比我豐富,事業又成功。請給我一點指正,直言無妨,請不必保留。”他這個態度為他贏得許多友誼,以及珍貴的忠告,也為他日後的飛黃騰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般人常因他人的批評而憤怒,有智慧的人卻想辦法從中學習。詩人惠特曼曾說:“你以為隻能向喜歡你、仰慕你、讚同你的人學習嗎?從反對你的人、批評你的人那兒,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訓嗎?”
事實也是如此,隻有你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才會保持清醒的頭腦,才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法國作家拉勞士福古曾說:“對手對我們的看法比我們自己的觀點更可能接近事實。”我們知道這句話常常是正確的,可是被人批評的時候,我們總會很難過,如果不提醒自己我們還是會不假思索地采取防衛姿態。人總是討厭被批評、喜歡被讚賞的。我們並非邏輯的動物,而是情緒的動物。
當聽到別人談論我們的缺點時,想辦法不要急於辯護,讓我們放聰明點也更謙虛一點,我們可以大度地說:“如果讓他知道我其他的缺點,隻怕他還要批評得更厲害呢!”
我們也應該以同樣的態度應對惡意的攻擊。當你因惡意的攻擊而怒火中燒,幾欲發泄時,何不先告訴自己:“等一等,我本來就不完美。這個批評可能來得正是時候,如果真是這樣,我應該感謝它,並想法子從中獲得益處。”
無論做什麼事,我們都應該先聽取一下別人的批評和意見,而且也應該歡迎這樣的批評,因為我們不可能永遠都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