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是關於昆侖墟的傳說。吳青說他這幾年一直關注昆侖山的研究,今年在昆侖山遊曆了幾天,除了一些景點兒附會傳說外沒有重要發現,希望大家發表看法。
唐不漏說:“咱們的傳統文化裏,昆侖山被譽為萬山之祖,也是萬神之鄉。好像傳說中黃帝部族就來自於西麵,是昆侖山嗎?《山海經》裏的記載怎麼說的,誰記著呢?”
吳青拿出兩張紙,放在桌子上,看著說:“《山海經》誰記得住?我摘錄了幾條。《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山海經·西次三經》: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山海經·海內西經》:海內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裏,高萬仞。晚出的《括地誌》說:昆侖在肅州酒泉縣南八十裏。《後漢書·明帝紀》文中說:昆侖,山名,因以為塞。(昆侖山)在今肅州酒泉縣西南,山有昆侖之體,故名之。根據《括地誌》和《後漢書》的意思祁連山就是古昆侖山。本來我想著不用秦漢以後的史料,但又一想,或許秦漢以後的人見過現在已經散佚的史料,所以還是一塊兒拿來了。”
見沒人說話,張常明晃著手機說:“檢索了一下,《說文》中解釋:墟者,大丘也。我不太明白,大丘就是山嗎?墟的所有解釋裏都沒有‘山’的含義,可不可以認為昆侖墟和昆侖山不是一個東西,是各有所指呢?還有,有的網文說昆侖虛就是指青藏高原東北的三江源區域的高原。”
何仙姑說:“這麼說昆侖墟就是昆侖丘了?古語裏丘可以理解成山嗎?不會吧!丘應該是小土山的意思呦。”
陳莊主說:“我覺得不光昆侖山、昆侖丘有別,就是《山海經》的那幾段記載也不是指的一個地方。”
田大雨說:“我沒有研究,就知道有周穆王與西王母相會的傳說,好像是在昆侖山吧?”
金小剛說:“我聽說昆侖山有個死亡穀是個禁區,禁止遊人進入。你們有沒有興趣看看去?”
“我查過死亡穀的一些資料,科學解釋是因為地形地貌的原因,雖然穀內水草茂盛,但是氣候異常,多雷暴,進入者很危險。”吳青說。
張常明突發奇想,說:“我看過一個報道,說是夏商周時期和現在的氣候不一樣,也可能那時候死亡穀裏適合人類活動,說不定咱們的文明就發源自哪裏也說不定。”
田大雨說:“我一直想找一個打雷多的地方,好好感受感受雷的威力,大金剛你要真想去,咱們就伴兒一起去吧!”
唐不漏敲敲桌子說:“話題兒跑偏了啊,說昆侖山呢,怎麼跑死亡穀去了?好像南方也有個昆侖山,還在那兒打過仗來著……”
吳青拍著腦袋說:“要這麼說,昆侖山就不止一處了!為什麼好多地方都叫昆侖山呢?”
陳莊主說:“會不會跟古人頻繁遷徙有關?每到一個地方就把山川湖海按以前的居住地命名,可能性很大吧?”
金小剛說:“這是可以肯定的。當年,歐洲人去到非洲、美洲的殖民者就喜歡采用本國的地名或人名來為殖民地命名,這種例子不用舉,多了去了。”
何仙姑嘴快:“到處都是昆侖山,那就沒法找了!”
“要涉及人類遷徙的話……這麼說就又出來個問題,不光地理上的昆侖山,還有個文化上的昆侖山。地理上的昆侖山太多了,到處都是,這個文化上的昆侖山,像常明說的夏商周文化或更早的神話期,現在都指向藏北的昆侖山。地理上的昆侖山找不到,找文化上的昆侖山……文明之源你們說是在哪兒呀?”吳青又拋出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