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避塵珠(1 / 2)

第二百六十二章 避塵珠

第二百六十二章 避塵珠

書房內,陳正非從保險箱內取出了一個二十厘米見方的略帶藍色的銀色色金屬盒,金屬盒蓋的正中央有一個透明的觀察口。

陳正非將金屬盒放到桌上,對徐森道:“徐先生,據已經掌握的資料,已經確認避塵珠是有輻射的不明物質,以前的擁有者因此得了白血病。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我把它放到了鉛製的盒子當中,上麵是同樣可以防輻射的透明白水晶做的觀察口,您鑒別一下吧。”說完,把鉛盒推到徐森麵前。

徐森拿起鉛盒,盒子雖然不大,但因為是鉛製的,所以入手頗重。透過水晶做的觀察口,徐森看到盒內用暗紅色的絨布做著襯裏,紅布中央有一個凹槽,凹槽中央一顆中指尖大小的珠子孤零零的躺在其間,其形如豆、微黃,光澤渾濁而黯淡,這一切正應了那四字評語——其貌不揚!不過徐森看到這顆珠子卻是心中一喜,因為這珠子的形貌正和那傳說中的避塵珠非常相似,隻是傳說中避塵珠隻有黃豆大小,這顆珠子明顯大了一些!

徐森問道:“請問你這避塵珠從何而來?”

陳正非道:“我看徐先生似乎識得此物,想必知道避塵珠的來曆吧?”

徐森點頭道:“避塵珠的正式記載見於中國的正史《新唐書》,書中記載——此珠置於灰塵之上,灰塵會向外散開,故名曰避塵。現代的科學家猜測避塵珠是一種放射性物質組成,不過目前卻還沒有發現任何一種放射性物質有同樣的避塵功效,可見此珠之奇特。不過,”徐森說到這裏語鋒一轉,“避塵珠最後現世是在1957年的西安,被發現時還發生了惡性哄搶事件,此珠當場神秘失蹤,難道這顆珠子就是那顆神秘失蹤的避塵珠?”

徐森提到的這件哄搶避塵珠事件,曾見於當年西安官方報紙,而且還轟動一時。話說1957年7月5日下午,西安市城關西郊的工人們在挖掘棉紡廠新廠房地基時,意外挖出了一座青磚拱墓。那墓呈半圓形,墓口用一塊罕見的無字石碑擋著,墓室內既無棺木,也無隨葬品,僅在墓室中間置有一石床。石床上浮土盈尺,從塵土表麵的起伏狀看來,是有一具屍體躺在下麵。屍體的頭頂有一海碗大小的凹處,凹內毫塵不染,底部赫然可見一顆暗綠中泛黃、黃豆大小的光澤渾濁的珠子,這珠子就是世間罕見的避塵珠!發現避塵珠以後。現場有一個叫張英傑的工人把珠子攥進手心裏,工人們圍著他,紛紛要他把珠子拿出來,可他不願意,他知道這珠子一定是個非常值錢的玩意兒。工人們就圍住他,掰他的拳頭,甚至將他摁倒在地硬搶,就在這混亂當中,珠子失落了。隨後而來的考古部門對在場的每一寸地方包括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進行了仔細再三的搜查,卻一無所獲,從此這顆避塵珠下落不明。不過後來坊間都傳說是張英傑趁人不備把珠子塞進了嘴裏,然後吞進肚中帶了出去,這也是他後來死於白血病的原因。

聽到徐森提起此事,陳正非讚道:“徐先生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識見,真讓陳某由衷佩服。不過徐先生可能有所不知,雖然坊間都傳說是張英傑吞了此珠,但是很多後來的人並不知道,事後不久就有人懷疑張英傑這樣做了,並因此將他單獨關押了起來,直到14年後張英傑才被放了出來。重獲自由的張英傑身無分文,隻能饑一頓飽一頓的勉強度日,沒幾年就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日凍死街頭了。試想如果他真有避塵珠,就算是冒著被發現的危險,也斷不會寧死也不賣珠活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