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她並不知道她長什麼模樣,但那樣溫柔的輕聲細語,直到現在,都時不時地回響在江晴晚的心扉裏。
半月後,長樂城中。
正是清晨,所有宮妃都聚在皇後的鳳棲宮內。明徽帝在雲夢郡內新納了個女人的事兒早已傳回,南幸途中有地方官員獻上容貌姣好的平民女子本是慣例,然則這些女人哪怕好運地被帶回皇宮,也至多是被封作婕妤,更多的則是沒品沒級地被留在地方行宮裏。
榮嬪……?
哪怕不論嬪位,就是這個“榮”字,便足以讓許多宮妃膽戰心驚。
皇帝到底是怎麼想的?
元貴妃重病在榻,德妃被皇帝帶在身邊到了雲夢郡。原本宮中諸妃還對德妃頗有點小心思,可到了這兒,再多小心思都隻剩下同情。
當初爭了那麼久,總算能被皇帝帶上……可到現在,似乎還不如留在宮裏,好歹不用眼睜睜看新人承寵。
除了元貴妃和德妃外,宮中分位最高的就是賢妃與淑妃。淑妃向來是個不愛說話的,隻和家中是故交的昭嬪能聊上幾句。如此一來,找皇後套話的任務,就落在賢妃身上。
盛瑤端坐在主位上,看著下麵諸妃互相做小動作使眼色,終於推出一個人來問自己:“娘娘,妾聽聞聖上在雲夢郡新封了榮嬪……像是對榮嬪妹妹百般寵愛的樣子。”
一句話說完,盛瑤的神情幾乎沒有波動,淡淡道:“是。”
賢妃想了想,又道:“也不知榮嬪妹妹是生了怎樣一副好樣貌,妾還真想早些瞧瞧。”
此話一出,眾妃之間登時傳來好幾句應聲的。而到這回,盛瑤仍舊是等她們講完了,才波瀾不驚地開口:“榮嬪妹妹的相貌如何……聖上喜歡,也就是了。”
一直到眾妃嬪離開,皇後都沒說出什麼有用的訊息。
而在鳳棲宮終於清靜之後,盛瑤看了看自己的貼身大宮女靜嘉——後者立刻識趣地走上來,揉起盛瑤的肩膀——問:“二皇子怎麼樣?”
靜嘉道:“奶娘說二殿下這兩天睡的好,吃的也好,還會念上幾句三字經了。”
盛瑤的眼裏多出一點笑意,輕輕地說:“這就好。”
靜嘉繼續道:“是呀,二殿下這才兩歲。奴婢可是聽說,那位小主子,可是到四歲才會背三字經的。”
盛瑤這回卻搖了搖頭:“適可而止的道理,你們應該都懂。”
她當然知道,新晉的“榮嬪妹妹”為什麼能一步登天。
不隻是榮嬪,整個皇宮中有多少鮮活的女子在,隻是為了讓明徽帝找到一點薛婉的影子?那些女人中爬得最高的,在此之前,不過宜嬪罷了,而那還是看著她是大皇子生母的份兒上。
榮嬪到底是長得有多像薛婉,才讓皇帝這麼按捺不住?
盛瑤的疑惑在兩天後送來的一封密信中,得到了解答。
她出身當朝最大家族,父兄門下有數不清的人脈可用。畫一張皇帝妃嬪的肖像這種事,對旁人來說或許是不可能,但對盛家而言,不過是稍微麻煩了些罷了。
再說,皇帝現在出巡在外,榮嬪的容貌更是早被無數人看到。
盛瑤一點點展開那張夾在密信中的畫卷,等她看清上麵女子的容貌時,不由怔住。
良久後,靜嘉端來一盞燈,盛瑤將那畫紙扔進燈火中,這才悠悠地搖了搖頭:“如果薛婉能長大,恐怕確實是這個樣子。”
皇後又取出密信中的那封信函,細細看了下去。
如果說看到畫卷時,盛瑤還隻是驚歎上蒼太過神奇,居然讓毫不相幹的兩個人有那般相似的樣貌。那麼,在看到信紙後,盛瑤根本就是無話可說了。
“十五歲,居然是十五歲!”
不過比她小五歲罷了,雖然的確是個好年紀,卻也不至於讓盛瑤那般詫異。
她揉了揉眉心,再三回憶,終於確定:“沒錯!如果薛婉死後立即投胎……那到了這時候,她就該是十五歲。”
長得像,年齡對得上,連名字裏都有一個“晚”字……
在此之前,盛瑤一直覺得,自己出身大家,家族勢力深厚;與明徽帝雖說沒有太深的感情,但夫妻之間該有的敬重也從來不少。加之兩年前二皇子出生,有嫡子在,自己這一生總能好好過下去。
卻不曾想,半路會殺出這麼一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