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覺得大學老師很輕鬆,一周才幾節課,上完課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了。每年還有寒暑假,假期工資也照拿。
可李猛知道,若自己在學校混日子,確實很輕鬆,老教師更輕鬆,一門課上了十幾、二十幾年,也不用備課,上講台就能講,時間就更多了。
但話說回來,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可能隻有那些快退休的老師了吧?
沒有行政職務,又不想再做發揮餘熱,不用再管科研、學院裏的一些雜事,隻教教學,這種老師最幸福。
並且這種人資曆老,又可以得到年輕人的尊重。特別是魯陽學院,還是挺尊師重教的,每年都會給任教30周年的人發榮譽證書,拿到這個證書,就說明自己是學校的功臣,是年輕人的前輩。
李猛掰手指頭算了一下,自己工作時就已經三十歲了,嘖嘖,要拿到這個任教30年的小本本,都退休了。
但年輕人,特別是剛入職的青椒,這種混日子的想法,最好想都別想。
不說別的,每年考核要考吧。人事處定的考核目標,達不到,就要扣績效。這考核目標定得雖然不高,可也不容易過。單就申請立項省級一類課題這一條,就不知道能難住多少人。
若沒有課題,可以,發文章也行,但要比有課題的論文要求基礎上再加1篇SCI論文。
更要命的是,年輕人還要評職稱啊,幾乎年年大部分的人咬著牙也要把考核過了,但是,想出類拔萃,就得比別人業績更好,那麼就得付出更多的時間。
大學教師不用坐班,但也就意味著沒有坐班,就沒有下班。
你看徐四寶,都是教授了,即使沒有課,每天早上依然8點就到學校,晚上有時10點多才回。南小林,就是晚上出來吃飯喝完酒,還得到辦公室再工作兩個小時。那些不住在學校的老師,也大多在家裏辦公。
在大學裏,真正遊手好閑的老師少。不加班加點,哪來的數據,沒有數據怎麼寫論文。
很多年輕的教授、研究人員,不都是因為過渡勞累,英年早逝麼。
想到這裏,李猛捏了一把冷汗。那些人有的很傑出的,真可惜,唉,自己可不能步入他們的覆轍。
可眼下,最要緊的事情就是寫好華夏自然科學基金的申請書,為此,李猛下載了幾百篇文獻。
幾百篇下載下來,也挺費時間的。可這個小學校,想想就來氣,有些文獻數據庫學校根本就沒有買。
這讓他想起了一次趙院長喊他去圖書館開會,討論數據庫的事情,趙海清以為是要增加數據庫購買,就提前讓李猛做點工作。
李猛接了這個任務,立馬在微信群裏調研,讓大家把需要購買的數據庫信息發給他彙總,看哪些數據庫需要的人多。
由於是第一次跟著趙海清去開會,李猛也想表現一下自己,這件事情不能掉以輕心。
開會之前,他把要購買的數據庫信息,包括哪些學科分類,做了大概兩三頁子的材料才放心。
想到那天和趙海清到了圖書館會議室,趙海清尋了一個角落,坐了下來,自己也隻好坐在趙海清的旁邊。
這時圖書館的小王走過來說:“趙院長,坐到前麵來,今天會議人不多。”
李猛和趙海清就坐到桌子上,小黃又給倒了水。
趁人沒來齊,李猛給趙海清介紹了一下要買的數據庫。
還沒講完,陸陸續續地又進了好多人,分管圖書館工作的盧副校長也來了。
李猛看得出來,今天來的人都是各學院院長,外加學院裏的一個老師。
圖書館館長張一水看大家都坐下了,開始講話,“盧校長,各位院長,各位老師,歡迎大家來到圖書館座談,今天把大家召集過來,主要是討論數據庫購買的事情,這個事情還比較棘手,必須要在一起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