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比已經過了大半日,各人現出絕藝,奮力比拚。七子之中,長真子譚處端已經亡故,但其餘六人憐念他早死,對他的門人加意指點,是以他的弟子倒也不輸於其餘六子的弟子。不過論到人數,卻是以丘處機的門人最多了,如今場中眾人,倒有三停出自長春門下。
冬日天黑的早,因此又過了一會兒,六子便宣布散去,留待來日再比。方誌興則被郝大通帶著,和他門下弟子相認。眾人聽說師父又收了徒弟,也是向他道喜,又向方誌興問禮,方誌興一一回禮,見過諸位師兄。
郝大通門下,以玄通道長最為年長,也入門最早,是為門下大弟子。但他留守山東,並不在此地,因此重陽宮中,以二弟子張誌光為首,其它還有王誌謹、徐誌根、姬誌真等人。郝大通收徒不多,如今門人也不繁盛,眾弟子頗為團結,對於多了個師弟,也表示歡迎。方誌興在張誌光安排之下,在重陽宮住了下來。
接下來兩日,仍是大比之日,到了最後一天,郝大通門下弟子紛紛敗下陣來。全真七子之中,以丘處機和王處一武功最高,就是掌教馬鈺,在外功上也有所不及。是以弟子中武功最高之人,還是在他二人門下決出。今年最終之戰,便是尹誌平和趙誌敬相鬥。
尹誌平雖然不是丘處機的大弟子,但他前幾年行走江湖,多有爭鬥,性情又沉穩許多,武功精進很快,如今已接近一流境界。趙誌敬則作為王處一門下大弟子,年紀又長,習武多年之下,功力也頗為不弱。
此次大比,最終還是由尹誌平勝出,譚處端身亡後,多由他代替參與天罡北鬥陣,對全真劍法領悟更深,以此勝過趙誌敬。趙誌敬前些年多次奪魁,卻不見六子讓他參與門派最強的天罡北鬥陣,如今見到如此結果,心中略感憤憤,直道六子給尹誌平開了小灶。不過麵對六子都是尊長,他也無法責問,隻得暗自忍耐。六子勉勵一番,才讓眾人散去。
新年之時,郝大通在重陽宮舉行大典,拜過祖師,收方誌興入門。說是大典,其實也多是郝大通門下,其它六子門下隻是派人觀禮,恭賀一番。全真教如今雖然還是一派,卻早已分化出七脈。方誌興見此,結合前幾日所見,心中暗暗歎息,當年他在華山設立傳法閣,一大用意就是弱化師徒傳承,免得門派壯大後又起紛爭,如今看全真狀況,一旦全真七子全都故去,分裂是在所難免了。
不管如何,方誌興從此正式成為了郝大通門下、全真教第三代弟子。
入門之後,自然要傳習武藝,郝大通如今還不算年老,自然親自授徒。他看得出方誌興身上有點根基,是以問了出來:“誌興,你以前學過什麼功夫?”
方誌興道:“隻是些家傳武藝,用以強身健體。”
“如今你還未修出真氣吧?我先傳你金關玉鎖訣,這是我全真感氣築基之法,你可要好生修習!”郝大通道。對於方誌興的武藝,他並不在意,也不仔細詢問。全真教作為天下武學正宗,哪裏會在乎其它武藝?
方誌興聞言,卻遞過兩本書冊,說道:“弟子如今所習,俱已謄錄在此,師父可看是否與全真武功有相悖之處?”若真有相互衝突的地方,他也隻能選擇一方了。方誌興上一世真氣是由動功修來,多得其益,這一世自然也想如此。如果能以動功修出的真氣修煉全真心法,也能進展更快。而且他遞過混元樁和易筋十二式,也有增強郝大通武功的意思,師父更強,弟子也更好混。郝大通在原書中武功雖然不錯,卻算不上高,和丘處機等人也相差較遠,如今作為他的弟子,方誌興自然要考慮一番。那《九陰真經》因為王重陽遺命全真弟子不得修煉,他自然不好拿出,否則可無法解釋。至於其它內功心法,紫霞神功雖然適合,也得找個好機會才行。
郝大通並不拒絕,隨意伸手接過,翻看一番,頓時被吸引下來。方誌興前世武功極高,最終還打開玄關一竅,邁入了武學中最上乘的境界,這兩套功法是他精心研習而得,當然極為玄妙,郝大通一時也不能盡懂。
過了好一會兒,郝大通方才說道:“你如今先體會一下金關玉鎖訣,這兩門功夫我研習一下,然後再告訴你。”說著將金關玉鎖訣向方誌興說了出來,向他仔細講解。方誌興自然仔細聽講,全真教作為天下武學正宗,打根基的功夫是極好的,紫霞神功修習需要一定的真氣基礎,以全真心法奠基正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