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講話之講話鬥毆 誰動了我的薯片(2 / 2)

既然是吃了人家薯片在前,畢竟理虧,不妨就乘機給彼此找個台階下,完全可以裝作可憐狀:“啊,我是小偷,我錯了,請懲罰我吧。”說不定A同學看到你讓人忍俊不禁的樣子,會笑出聲來,大家就相視一笑泯恩仇了。

3. 情感教育。

因為一包薯片,而讓原來的朋友反目,相互產生芥蒂,值得嗎?我們要學會為人處世,傷感情的話不要說,讓人誤會的事不要做。雖然是好朋友,但彼此的尊重不能扔掉,隻有相互尊重對方,才能讓友誼之花常開。

4. 雙方溝通

下麵我們請兩位同學說說自己當時的想法。

A同學:……(省略)

B同學:……(省略)

A同學的話,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時衝動,口不擇言。

B同學的話,我們可以概括為:定力不足,死要麵子。

那麼A同學想和B同學說什麼嗎?B同學對A同學又有什麼想說的嗎?

(A、B同學相互道歉,全班響起掌聲)

很開心,我們的同學在全班的努力下,很快做出了正確的、理性的選擇,我為大家感到自豪。

【寬容他人】

1.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人孰無過,關鍵是要學會換位思考。有時候別人的行為在帶著情緒的情況下你可能不理解,這個時候可能會做“氣事”說“氣話”,但是我們要學會讓自己變得言行成熟,更加理智地去處理問題,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人與人的交往是相互的,伸手還不打笑臉人呢。

2. 相處之道,生活之道。

人活在世上,接觸形形色色的人,遇到各種各樣的事,不是每個人都好相處,也不是每件事都容易處理,但是我們不得不麵對這樣一個多元化的世界。

所以人際關係處理的藝術,其實就是你在這個社會生存的藝術。很多時候隻要我們多一分理解,多一分理性,學會寬容和讓步,問題就沒我們想象的那麼難解決。

【結束語】

最後,老師希望這件事情到此為止。

孰是孰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全班都一起經曆了一段人生小插曲,而在這插曲中,我們懂得了換位思考,學會如何更藝術地為人處世。最後,還是建議同學們少吃膨化食品——薯片。

自己班級裏的學生因為一包薯片而發生爭執造成不團結,作者敏銳地認識到這件事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機,處理得好能讓學生避免很多小爭執,增進團結。

作者以大家熟知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引入,結合班級所發生的“薯片之爭”,開展情景對話,讓大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一事件的分析中去。由於薯片是日常食用的零食,大家談起這個話題自然津津有味,作者也借此對學生進行了一次“言行藝術”的教育,讓學生更好地和別人對話,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衝突。

薯片之爭一事雖小,折射的卻是良好家庭教育的缺失。在把孩子尊為“長輩”、眾星捧月般的家庭氛圍中,就會使孩子普遍養成自私、任性、驕橫的心理,他們自感特殊,自認為是中心,習慣於高人一等,並且不會去同情、關心他人。如果作者沒有觸及隱藏在薯片之爭背後的根子,那麼,今天解決了薯片之爭,明天還可能麵臨麵包之爭、牛奶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