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歸國(2 / 3)

趙文虎仔細觀察著四周的地形,就見眾將士此刻置身於一個緩坡之上,坡底是一條幾十丈寬的小河,蜿蜒在蒼茫的大草原之上。

他若有所思地道:“昨夜咱們渡河之時,派人探過水深,這上下遊數裏之內,就隻有這出淺灘可渡。咱們三千餘人,竟用了差不多一個時辰才全都過河。瓦刺人如果循著昨夜的火光追來,也隻能從這裏渡河。若等著他們躲過一兩千人之時,咱們以逸待勞,突然從坡下俯衝而下,定能擊潰剛渡過河的一兩千疲兵。郎多就算有再多人馬,也隻能在對岸幹著急。”

雲襄讚許地點點頭:“昨夜渡河時我就留意到,前幾日的大雨使喝水暴漲,這裏的喝水最淺處已有齊腰深,附近又沒有數目可以搭建浮橋,要過河還真不容易。若是往日,郎多未必會冒險過河,單現在他以為咱們已是驚弓之鳥,隻求逃命,不敢反抗,所以咱們就要在這裏給他點顏色看看。”

武勝文也恍然大悟,興奮地擊掌道:“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讓瓦刺人知道咱們新軍營不是好欺負的。”

說話間就見對岸有一人一騎疾馳而來,騎手勒馬在河邊站定,眾人仔細一看,隱約認出是是少林蘇家第一羅毅。雲襄隔河遙問:“追兵還有多遠?”

羅毅遙遙答道:“離這裏已不足四十裏!”

“再探!”雲襄話音剛落,羅毅立刻縱馬飛奔而去。

趙文虎見狀恍然醒悟道:“難怪昨夜不見了羅毅和他那幾個光頭師侄,原來公子早已有心在此打一次草穀。”

“打草穀”原來是牧人秋季圍獵的統稱,後被瓦刺人引申為入關搶劫。新軍營深入帝國後,也靠搶劫瓦刺部落解決給養,因此也將搶劫瓦刺部落稱為“打草穀”,不過將瓦刺追兵作為“打草穀”的目標,這卻還是第一次。

雲襄笑著點點頭,揮手下令:“大家退到草甸中準備,聽我號令出擊。”

經過戰火洗禮的新軍營,早已是一支令行禁止的鐵軍,立刻退到坡上的草甸中,人馬伏低,靜等號令。三千多兵馬,不聞半點喧囂。

雲襄伏在坡頂的草叢中,靜等追兵的到來,沒多久就見羅毅與幾名武僧縱馬而回,從河灘淺水出涉水而過。在雲襄的招手示意下,紛紛縱馬來到他跟前。

羅毅翻身下馬,將馬韁交給身後的武器,抹著滿臉汗珠伏到雲襄身旁,匆匆道:“瓦刺人離這裏大約還有十餘裏之遙,人數大約兩萬五,全是輕騎兵。”

雲襄點點頭,他已經看到地平線盡頭湧動的騎手,如滾滾洪流般蔓延而來,耳邊似乎已能聽到那隆隆的蹄聲,如戰鼓般擊在荒涼寂靜的大草原上。

“來了?”武勝文爬到雲襄旁邊,悄然問。他的眼中閃爍著仇恨的火焰,似乎又想起了鎮西軍的潰敗和父親的慘死。

雲襄點點頭沒有說話,靜靜地看著兩萬多名瓦剌騎兵來到小河對岸,在一陣混亂之後,瓦剌人發現隻有一處淺灘有新軍營渡河留下的痕跡,幾名遊騎分別往上下遊尋找渡河的地方,其餘人開始陸續從齊腰深的急流中渡河。由於水流湍急,騎兵渡河的速度十分緩慢,兩萬多人照這速度,恐怕得花上大半天。

瓦剌人似乎沒耐心等下去,分出兩隊各五千人分別往上下遊尋找新的渡河地點。剩下的兵將在主帥催促下,紛紛加快了渡河的速度。經過長途跋涉後再勉強渡河,瓦剌騎兵過河後都是精疲力竭,紛紛脫下濕衣晾在地上,等著後續人馬陸續過河。

見過河的兵馬已過千,武勝文忍不住小聲催促道:“差不多可以動手了吧?”雲襄神情不變,嘴裏叼著一根草莖悠然道:“再等等,不著急。好不容易遇到這處福地,這次打草穀定要滿載而歸。”

就見過河的瓦剌人越來越多,眼看差不多有三千人馬時,雲襄終於舉起了手中的長劍,數百名弓箭手立刻匍匐到坡頂,張弓指向了草坡下衣甲不整的瓦剌人。雲襄長劍一指,數百隻箭鏃帶著刺耳的銳嘯,蝗蟲般飛翔毫無戒備的瓦剌人。

聚成一堆的人叢中響起刺耳的慘呼,數百隻箭鏃幾乎箭無虛發,弓箭手從容搭箭再射,七八輪箭雨過後,瓦剌三千兵馬已大半倒地,剩下的紛紛四下逃開,往遠處躲避突然飛來的箭鏃。隻有少數瓦剌人勉強張弓還擊,三千兵馬未經接戰就已潰不成軍。小河對岸的瓦剌人見狀不敢再渡河,因為一旦下水,就會成為箭手的活靶子。

雲襄見瓦剌人隊形已亂,勇氣盡失,立刻一躍而起,翻身騎上伏地而臥的戰馬,一提馬韁,戰馬嘶叫著站起身來,雲襄舉劍高叫:“跟我衝!”說著縱馬率先衝下草坡。武勝文與羅毅怕他有失,連忙縱馬追到他身旁,三人並駕齊驅,揮兵衝向四下逃散的瓦剌人。

兩千多名蓄勢待發的新軍營將士,緊跟在三人身後從草坡上縱馬呼嘯而下,高聲呐喊著撲向衣甲不整的瓦剌人。根本沒料到新軍營以三千殘兵竟敢回師反擊,瓦剌人完全沒有準備,稍作抵擋就已潰不成軍,四下逃散,戰鬥很快成為一邊倒的屠殺。小河對岸的瓦剌人急得哇哇大叫,卻根本幫不上忙,無奈之下朗多隻得令箭手亂箭齊射,不再理會自己人的死活。

從河對岸射來的箭鏃雖然沒有多大準頭,但對新軍營將士依舊是個不小的威脅。長孫崇源手打,有不少將士中箭落馬,雲襄見狀連忙揮劍示意騎兵暫退,而草坡上的箭手則手執盾牌開始打掃戰場。瓦剌人隨身攜帶的幹糧、烈酒、肉幹,以及失去主人的戰馬,都成了新軍營的戰利品。

“瓦剌人從上遊過河了!”遠處突然傳來一名遊騎的高呼,那是負責監視上遊瓦剌人的少林武僧。

雲襄隻得令新軍營立刻後撤,以免被瓦剌追兵纏上。當黃昏來臨時,小河邊隻剩下淋漓的鮮血和雜亂的殘屍,以及傷者無助的慘呼和呻吟。

新軍營戰士脫離戰場甩開瓦剌人後,雲襄終於勒住奔馬,舉目四顧,隻見眾將士馬鞍上掛滿了繳獲的幹糧、肉幹和烈酒,有的馬鞍後還拴著繳獲的戰馬,他轉頭對中軍千戶李寒光道:“快清點一下收獲和損失。”

李寒光立刻帶人對全軍草草做了清點,然後向雲襄稟報道:“收獲的幹糧和肉幹,大概夠全軍十日之需,另外還繳獲了七百多匹戰馬。不過咱們也損失了四百六十八名弟兄。”

雲襄黯然地點點頭,取下馬鞍上的酒囊,神情肅穆地將酒傾倒在草地上。

雲襄再度舉起酒囊,對眾人朗聲道:“這第二口酒,慶祝咱們今日的大捷,喝!”眾將士興奮地齊聲高呼,紛紛仰天而飲。

武勝文狠狠喝了一大口烈酒,顧不得抹去嘴角的殘酒,縱馬來到雲襄身旁,他舉起酒囊與雲襄一碰,高呼:“這第三口酒,預祝咱們在雲公子率領下,平安歸國!”經過方才的大勝,他對雲襄完全心悅誠服,再不懷疑雲襄千裏迂回的歸國計劃。

眾將士齊聲歡呼:“預祝雲公子帥咱們平安歸國!”

眾人的信任令雲襄十分感動,他對武勝文和眾將士點點頭,豪氣萬丈地舉起酒囊,朗聲道:“那好!這最後一口酒,就祝咱們平安歸國!”

眾將士齊聲歡呼,紛紛仰天長飲,直到涓滴不剩。然後眾人紛紛將空酒囊拋向空中,緊跟在雲襄與武勝文身後,縱馬向西疾馳。。。。。。

數日後,浩浩蕩蕩的黃河已遙遙在望,就見岸邊有兩人兩騎匆匆迎了上來,卻是雲襄派出往黃河以西探路的筱伯和張寶。二人縱馬來到雲襄跟前,筱伯對雲襄點頭道:“老奴幸不辱命,已照公子的吩咐辦妥,渡船也已準備停當。”雲襄縱馬來到黃河岸邊,就見岸邊停泊著十幾隻渡船,他回頭對武勝文道:“派幾名熟悉水性的兄弟將船劃到對岸燒掉,隻留一艘船渡河回來。”

“燒掉?”武勝文有些意外,“咱們不過河了?”

雲襄點點頭,遙望黃河上遊從容道:“大軍從淺灘逆流而上,在二十裏之外再上岸,然後向南走偏頭關或寧武關。”

“走偏頭關、寧武關?”武勝文有些意外,“咱們不向西迂回了?”

雲襄點頭笑道:“那是引開追兵的計謀,請原諒我先前沒有向你講明。”